味蕾上的乡愁——清明馃

胖瘦食安 2025-03-28 20:30:3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来临,阳春三月,那山那地,春雨润色,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此时此刻,正是艾叶最嫩时,又到了吃清明馃的好时节了!

“青团”,人们都称之为“清明馃”,这大概是一种比较广泛的叫法。也有的地方叫“青馃”或“青铰”等等。清明馃,是江南清明节的典型食物,也是必备食物,人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节日气氛。

把“剪”回家清明草的叶子摘下来,将它的茎秆去掉。然后用水多洗几遍,去除杂质、泥沙等。洗好后,捞起放一边,稍微控下水分。锅里放入水,大火煮沸,倒入锅里焯水,时间不能太长,一分钟左右。接着用锅铲搅拌几下,捻下,烂了,出锅,捞起放入事先准备好水里过凉一下。随后放到“杵臼”里捣碎,揉成团,就这样,和“米浆”就可以用了!

将浸泡的米(糯米和粳米的比例大约是2:1)磨成米浆,放到蒸笼里蒸熟,与前面加工好的“青团”(青蓬)含汁一起倒入锅里,打浆,糅合,用微火温热即可,反复搅拌,用手轻轻揉成光滑的“馃头(馃坯)”。成团后,碧绿光泽,细腻糯滑,看着就让人产生食欲。稍后,轻轻抱出来,放到面板或桌面上,把“它”搓成数个“长条”,再是用菜刀切成一个个小剂子,盖上以免水分蒸发。

做清明馃,一般要在头晚上就要炒好,用料为豆腐、腌菜(酸菜)、春笋、鲜肉、大蒜等,有时也加点辣椒,切片、剁细,熬猪油,炒制。然后,就是坐下来包清明馃了!先把“剂子”捏成一个“窝”,这是个技术活,“皮薄、肚大、底部略厚、口略收缩”。轻轻转动,用力得当,厚薄均匀。捏好后,随手“舀”一勺“咸菜馅”放入,两边捏合,中间一托,两头一 压,最后,将其扭成花边,一气呵成,一个胖胖咸馃就做好了!整整齐齐排放好,等待蒸煮。

锅里放水,生火添柴,大火烧一会儿。水开后放入,在焦急地等待中“开锅”,滚烫的水“蒸”大约十多分钟,终于开锅了!散发出那一股独特的、淡淡的清香,让人垂涎三尺! 迫不 及待伸手去拿,“别急!”再拿扇子“扇”几下,那些熟透了“馃子”,马上泛起润亮光泽,翠色欲流。

世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小时候的吃食是一种幸福,长大后的品味是一种情趣,从早到晚,拖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一口清明果,清新淳朴,品尝着这春天的独有味道,清甜可口,口感软糯,闻着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回味无穷,烙入深深的记忆!

原创:胖瘦食安圈

2025年:第119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