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光闪亮登场!周润发气场强大,岳云鹏自带笑点

娱说电影 2025-02-01 22:04:38

今年春节档,陈思诚带着“唐探”系列又杀回来了。

这个系列走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历程,基本上算是国内商业电影中最长寿、最热门的IP,也带火了王宝强和刘昊然这对反差搭档。

和以往的“唐仁x秦风”不同,序列新作——《唐探1900》是把时间线往回拨,回到唐人街形成之初的时代,王宝强和刘昊然也有了新身份,分别是阿贵(鬼)和秦福,他们因一桩连环谋杀案成为搭档,一起侦破案件,抓到真凶。

从故事情节上看,侦破谋杀案是贯穿整部电影的线索,这一点和前作一致,带有强烈的悬疑、喜剧元素。

故事一开始仿佛就不断地在提醒观众找到凶手乃是主人公的大任所在,后续情节的发展仍然紧密围绕着“抓到真凶”这一主题,但过程中不断出现更多的与探案有一定关系但又看似没那么紧密的人物和事件,打乱了阿贵和秦福的行动路线,局面乱成一锅粥,好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观众此时也不再全心全意地关注“谁是凶手”,但历经一番梳理、查证最后又回到了故事的原点,案件表面上结束之后仍不断反转,让观众如同拨开重重迷障一般寻找凶手是谁,从故事设计来看,导演对于“麦格芬”(一种悬疑电影里常用的诡计)的运用相当熟练,不失为成熟的商业大片。

探案一直都是唐探系列的头等大事,也是系列之所以成立的原因,影片做到案件逻辑自洽是硬性指标,这些都不必再做赘述,真正让小编惊喜的是整部电影质感的提升,获得这样的进步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成功。

亮点一:周润发作为老戏骨演技惊艳

除了追凶情节之外,一桩近在咫尺的听证会也让观众的心理状态再次紧张起来,这和真实的历史事件重合,即《排华法案》在1902年被永久化,电影把排华浪潮的缩影放在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来展现,这里的中心正是由周润发扮演的、轩盛堂堂主白轩龄。

白堂主这个角色让人眼前一亮,是乱世枭雄的一次再现。

作为撑起整个唐人街的中心人物,干过坏事也做过不少善事,在这个有些灰色的、被人觊觎但也刻意被遗忘的黄种人地界,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的,纯善的人无法在这里混上几十年,纯恶的人不慎也会丢了性命。白轩龄这个角色和唐人街本身暧昧的性质一样,是灰度更大的,用三个字来说,是有侠气,嬉笑怒骂的背后藏着洞察世事的眼睛。

再看周润发的完成程度,只能说这个角色非他莫属。

其一是因为他过往几十年接触过的角色类型繁多,出圈人物也都是亦正亦邪、意蕴无穷的角色,比如《上海滩》中的许文强、《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卧虎藏龙》里的李慕白,无一不是经典,对于内心复杂的人物他把控到位,游刃有余;

其二,这个角色的背景和周润发自身相当贴合,扮演起来也容易上手,他过去在海外参演的经验也使他拥有了娴熟的英语表演方式,《唐探1900》中有大段需要使用英语表演的戏码,比如和爱尔兰黑帮打交道以及听证会的自我辩护环节,为白轩龄这个人物增添了弧光,周润发流畅的表演十分出彩。

此外,他用普通话表演时也并没有露怯,在电影中,与儿子争辩时的一句“你们的梦离我太远了”,掷地有声之余又传达了无限的苍凉和隐痛,演技炉火纯青、已臻化境,把这个内心极度复杂的角色立了起来。

亮点二:故事发生的环境真实可信

不仅是已经提到的《排华法案》真实可考,周润发所饰演的白轩龄也是第一代移民的缩影,从白氏父子的代际关系中可以瞥见华人移民当时在美国的生存环境。

以及这一切背后牵涉的最残酷的事件就是19世纪中后期华工大量参与的中央太平洋铁路路段的修建,电影中提到:“每一根枕木下面都压着一个华工的尸体”,这句话并非夸张;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铁路竣工后,华工的贡献被边缘化,在接轨仪式上也没有一个华工代表出席,幸存下来的华工有一部分聚居在唐人街,于是就成为了整部电影开发的落点——华工血泪史。

这一段历史长久以来被人遗忘,也很少成为影视的选题,这次由《唐探1900》挖掘并呈现出来,尽管是用更符合大众娱乐的方式,但也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这一段历史,以及这些无名的人们。

亮点三:主旋律表达的新探索

其实在《唐探1900》之前,陈思诚导演已经有过一次对主旋律表达的新探索,也就是电影《解密》,从票房成绩和观众口碑两方面来说,这次探索算不上成功,但也为《唐探1900》积累了经验。

基于华工在美处境艰难这一点,也就是故事背景的非虚构,一切的爱国主义表达都显得更为平缓,做到了寓情于理。

很值得一提的是岳云鹏饰演的费洋古,从一开始自称满清镶黄旗、头衔数不清的费大人,到最后听闻八国联军侵华时悲愤交加的普通中国人费洋古,这其中的转变是暗自发生的。

一气之下开始和爱尔兰黑帮火拼,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对决,但导演安排了这个以少对多,冷热兵器相互对打的桥段,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同身受了那种无力回天,那一刻我们很难对着小岳岳的脸笑出声,因为那是满清遗老跟不上时代又只能被抛弃的厚重的荒凉,但是这一次导演没有再用调侃戏谑的方式呈现,费扬古的一句“救中国”振聋发聩,也是满清遗老的另一种面向展现。

结语

的确,电影在主旋律表达上仍有不顺畅和突兀,加多加少都会引发不同的舆论,但这部电影尽力去做了,现在看来也并不失败,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主题的表达,都给了观众很大的惊喜。

有人说这是电影市场下行的自救,但也因为这种尝试,才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电影的新可能——拍摄别的国家地区都没有的、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作者:聂非非)



0 阅读:39

娱说电影

简介:娱评人、剧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