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还在备课的顾海根心理学家走了他的这些话让无数家长泪崩

之山评娱 2025-03-27 19:24:40

"老顾,您终于能好好歇歇了。"

凌晨五点的医院走廊,一群头发花白的学生围着抢救室,有人攥着《学与教的心理学》手稿反复摩挲。79岁的顾海根教授,终究没能挺过这场与病魔的拉锯战。

"您这哪是教授?分明是'人形教科书'啊!"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BBS论坛上,这条发于2005年的帖子至今仍被置顶。当年,顾教授带着腰椎间盘突出坚持站着讲课的照片,让整个教育系的学生集体破防。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他常把这句话写在黑板角落。有次暴雨天,他发现农村来的学生小张没带伞,二话不说脱下外套裹住课本:"知识比衣服金贵。"这件外套,小张至今珍藏。

"您教的是孩子,更是整个时代的父母"

顾教授最火的课,是"家庭教育心理学"。2000年,他率先在大学开设这门课,用"家长合格证"考核制度惊呆全场:

• 作业:记录孩子3天情绪变化

• 考核:用"我信息"沟通法化解亲子冲突

• 毕业:必须学会给孩子写成长纪念册

"当时觉得他瞎折腾,现在才明白,这些方法救了全家。"一位企业高管在追思会上泣不成声。

"他走了,但教室里永远有他的第三只眼"

顾教授的办公室从不开灯。他说:"教育是光与影的艺术,太亮会遮住孩子的眼睛。"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他还在修改《学与教的心理学》第6版,手稿上密密麻麻的批注里,最新的一条写着:"要让孩子看见自己的光,而不是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

"凌晨三点的备课灯,照亮了多少代人的成长路"

朋友圈刷屏的这张照片,拍摄于顾教授去世前一周。79岁的老人蜷缩在病床上,电脑屏幕还亮着,PPT上是他未完成的课程设计——关于"Z世代心理韧性培养"。

"他总说,教育是场马拉松,不能只看起跑线。"华东师大学生会连夜整理出顾教授的100条教育箴言,第一条是:"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答案来到这个世界的,教育者的任务是帮他们找到出口。"

顾海根教授的告别仪式上,没有哀乐,只有他生前最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些被他用心理学点亮的人生,正在用同样的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0 阅读:0

之山评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