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第1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是怎么建成的?

小橘猫爱历史 2022-04-18 21:19:38

说到官厅这个词,我想很多跟我一样的80后的朋友应该非常熟悉,因为,这正是我们的父辈特别喜欢的一种香烟的品牌,而且,这种香烟那个时候还不带过滤嘴,当时在这种香烟的外包装上画的正是建成之后的官厅水库。

官厅水库的名字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香烟的品牌,原因自然就是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修建的第1座大型水库,而要说到官厅水库的修建计划,其实早在1933年的时候就出现在了,当时由华北水利委员会所出版的永定河治本计划当中,在以上的那个文件当中的华北水利委员会,就建议应该在永定河的上游地区展开广泛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中游地段,则可以通过修建石峡里水库,官厅水库和太子木水库这三个水库,来分段遏制永定河的水是而下游地区的河道堤防,在经过整治和疏浚之后,也能够起到抑制洪涝灾害的作用,应该说,这个最初版本的。

方案还是非常全面的,另外这一套治理方案出台之后,在抗日战争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模拟实验的落地执行,当时针对官厅水库的修建了,华北水利委员会给出的设计方案,是这样的,总库容4.6亿立方米,最高水位469米,最大洪峰流量的是8000立方米每秒,水库坝体的类型是混凝土重力坝,而这个也是和官厅水库修建有关的第1版整体设计方案,而第2版整体设计方案是在1941年出现的,是由当时的日伪建设总署在其出台的永定河综合水利开发计划当中提出来的.

在坝址选择方面,跟国民政府在1933年所出台的永定河。和治本计划是一样的,也主张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只不过在总体设计方面却出现了很大的不同,总库容变成了8.5亿立方米,几乎是翻了一番,最大洪峰流量也变成了9300立方米每秒,后来,到了1949年整个华北地区解放之后,人民政府很快就开始着手根除永定河的水患,而且还提出了全新的治理理念,那就是把原本的消极的防灾减灾思想转变成为综合利用水资源的新理念,于是,就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之下,当时的华北水利工程局很快就拟定出来整治永定河及流域开发计划草案,初步规划在永定河的中游地段修建官厅水库。起到拦洪蓄水的作用,而且草案当中还专门为官厅水库预留了一部分的堆沙库容。

除此之外草案当中还同时规划修建了石匣里水库和山峡间水库,这两座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官厅水库拦洪蓄水,弥补官厅水库在堆沙库容方面的不足,再有就是,通过永定河流域之内水土保持工作的大力开展,以及石峡里水库在短期之内修建完成,就能使官厅水库获得更长的实际效用,在有了这么全面的规划之后,等到新中国成立刚刚成立的水利部,就在1949年11月召开了全国解放区水利联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就通过了要积极治理永定河,并且修建官厅水库的决议。

于是,就在半年之后,当时专门设立的永定河官厅水库工程处,就编制出了永定河蓄洪水库工程,比较计划概要报告,并且正式上报了当时设在天津的华北水利工程局,整个报告在经过多方面考虑之后,一共拟定了大中小这三种扩容的规划方案,此后,就在1949年内,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在汇总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就决定采取中型扩容方案,整体设计最高水位不超过483米,整体设计确定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发型选择的问题了,地质部门针对相关地段进行了大规模的细致勘探,发现了官厅水库坝址所在地,属于是断层交错节理发育的石灰岩地带。

而且,河床掩盖曾深达20多米,这也就意味着坝址所在地的地质结构并不是很稳定,而为了进一步明确官厅水库坝址地段的地质情况,到了1950年年初的时候,北京大学地质系还专门派出了考察队去了官厅地区勘察,并且绘制成了一幅比例尺为1:2000的地质图,到了同年的3月,政府院,财经委员会,地质矿产调查总队工程地质队,也专门去官厅进行了勘察,这一次的勘察周期是很长的,一直到了1951年1月才结束,而根据前期所有的勘察结果,水利部马上就对大型方案进行了讨论.

当时提出了混凝土重力坝,滚坝空心坝,堆石坝河,股坝这5种方案,在经过讨论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混凝土重力坝更适合这个地区的地形,但是对地质情况的要求却很高,这自然就会导致工程的施工难度变得更大,施工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然而就当时的施工能力而言,无法达成在一个枯水季的周期之内,抢注到最高水位的规划要求,正因如此,这种方案就被放弃了,针对空心方案由于对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加上,如果要修建空心坝的话,当时的技术条件根本就解决不了岛水问题,所以,空心坝的方案也被放弃了。

针对堆石坝方案,虽然说,对十八大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低,但是由于附近的岩石全都是结力情况。特别严重的石灰岩,并不是理想的筑坝材料,而如果要从其他地方运输材料的话,也不是那么现实,所以,这种方案最终也被放弃了,和前几种筑坝方案相比,土坝不仅对地质条件要求更低,而且修建土坝的话,附近大量分布的石灰岩就可以成为就地取材的筑坝材料了,更重要的是在施工速度方面也能够满足,在一个枯水季周期之内,就可以把堤坝上的基础隔水槽修筑到最高水位,这样就能够提前一年让水库发挥拦截洪水的作用,而且在工程造价方面也更加合适。

正因如此,就在1951年的1月20日,水利部就决定采用了土坝的设计方案,确定这个方案之后,水利部就进一步。明确了整体的设计参数,具体是按照500年一遇洪水进行设计,泄洪道最大泄洪量是2550立方米每秒,水库的最高水位是486.3米,坝顶高程是490米,而后来,到了1951年9月的时候,根据苏联专家千年一遇的防洪设计建议,水利部又重新调整了工程规划,最后的设计方案是总库容22.7亿立方米,其中的防洪库容是10.07亿立方米,兴利库容是6亿立方米,堆沙库容也是6亿立方米,最高的洪水位是483.7米,洪峰流量是8800立方米每秒,相对应的库水位是483.07米,汛期的限制水位是476米。

泄洪道的最大泄流量达到了556立方米每秒,除了这些设计参数之外,整个官厅水库工程一共包含拦河坝输水道溢洪道和电站4项工程,在敲定了所有的细节之后,官厅水库便正式在同年10月动工修建,此后,在历经了两年07个月之后,官厅水库,终于在1954年的5月5日正式竣工到现在为止,官厅水库已经运行了将近70年的时间,不仅历经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洪水检验也创造了极为可观的综合经营效益,而这一切,全都是因为相关部门在水库修建前期所做的大量实地勘察和踏实的规划论证,才有这个大型工程。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