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已逝,暑未褪,立秋以后的热与盛夏的热有着极大的不同,盛夏的热带着极大的湿气,发闷而沉重;而立秋以后的热,燥而不闷,且早晚凉快通透。
回想前段时间朋友过来喝茶,茶室里的温度只有28.6度,而且开着风扇,却极感闷热,让人无法静心品茗;起身到茶仓拿茶却颇感凉爽,一看室温竟是32.9度,温度高了4.3度竟未觉更热,反而凉爽。仔细辨别差异,两个环境的湿度差达到了44%。盛夏湿气重,而茶仓放置了抽湿机除湿,湿度低。因为湿度不同,人的体感差异也不同,导致温度低的觉得闷热,温度高的反而觉得凉爽。
天气预报中有一个体感温度,湿度偏高的天气,体感温度一般都要比实际温度高一些。
身体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体表热传递和水分蒸发进行的,高温环境下热传递散失的热量极少,所以我们会感觉很热。若是空气湿度低,则会加速体表水分蒸发,从而带走大量的热量,我们便感觉凉快,这也是开风扇让我们觉得凉快的原因。而开空调除了降温还能降低室内湿度,所以空调房更让人感觉凉爽。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身体通过热传递散失的热量少,也无法通过蒸发水分带走热量,冒出的热汗反而粘附在皮肤上阻止水分进一步蒸发,更增加了闷热感。
之前跟朋友探讨过春夏空气湿度大,不宜晒茶,容易有菜干味,而白茶菜干味的产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干度不够(之前民艺工坊有过专文论述),发现晒茶环境的湿度对于茶叶干度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