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技人才防止三个误区!得罪谁都要说!

哲学思维逻辑英语 2025-04-08 12:10:33

因应中国式现代建设和国际竞争需要,国家目前突出强调加快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回顾历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就曾反映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急需加快培养科技人才的特殊重要性,与今日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何其相似!但相比之下,当年的加快培养科技人才,与加快培养文科人才同等重视,同步进行,在随后的几十年中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表明了人们认识的正确性。而今日的加快培养科技人才,有些人由于认识混乱,出现了削弱文科人才培养的迹象,包括鼓励中小学生学习理科、大学减少文科招生等。一时间,培养文科人才似乎成了过街老鼠。

面对这种高压态势,还是要提醒大家,培养科技人才要防止进入三个误区:

一是防止进入只重视自然科学人才培养而忽视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误区。社会发展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同步发展。有时可能忽视某个方面,重视某个方面,但最终正确的是两个方面都重视,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实际上,人的社会幸福指数如何,社会和不和谐,主要还是社会科学起主要作用。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科技进步是人类幸福与否的充分条件,越进步当然越幸福。但是,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却是绝对条件,随时制约着人的幸福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桃花园”中人可能有十分的幸福感,而身在现今高度科技化条件下的有些人却可能反而有较多的痛苦感。这说明一个道理:科技再先进,如果社会管理混乱,秩序混乱,人们就很难有幸福感,或者只有部分人有幸福感。特别是在发生战争等武力冲突的时候。

二是防止进入只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而忽视全员发展培养的误区,也即掐尖儿培养。为什么中国科技发展至今仍存在"卡脖子"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科技人才培养过于注重"掐尖",而忽视了整体科技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真正的科技创新生态应该是"金字塔"式的:既要有顶尖人才的突破,也要有庞大基础人才队伍的支撑。美国硅谷的成功不仅靠少数天才,更依赖于整个社会形成的创新文化和技术工人队伍。日本制造业的强大也源于其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若只盯着竞赛金牌得主、高考状元,却让大多数学生在应试教育中丧失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这样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无异于竭泽而渔。更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重大科技创新往往产生于不同层次人才的协作之中,过度"掐尖"反而会破坏这种协作生态。

三是防止进入只运用传统基础教育方式培养而忽视运用现代基础教育培养的误区。传统基础教育以有限知识记忆为核心,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车轮战术等应试教育的模式,并按照这种模式进行分流筛选,导致很多中小学生竟然不能接受高中教育,更谈不上接受大学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人实际上高分低能,成了只会考试的人才。长期以来中国鲜见世界级、大师级人才即是明证。现在我们可以突出培养科技人才,但必须加快推进传统基础考试向现代基础教育转型,按照现代基础教育也即“三解教育”的模式来培养,否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还是很难实现。

这三个误区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轻视文科会导致科技人才人文素养缺失;过度"掐尖"会削弱整体创新能力;固守传统教育模式则难以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培养科技人才必须树立系统思维:既要重视"硬科技",也要发展"软实力";既要培养"领跑者",也要夯实"人才基座";既要传承知识,更要激发创造力。

得罪谁都要说:急功近利的科技人才培养,终将付出更大的历史代价!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