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庸抹黑的两个历史名人,一个寻欢作乐,一个夺人贞洁、毁人清白

金宝讲故事 2025-02-08 07:50:04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每当这句诗映入眼帘,武侠迷们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敬意。它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金庸构建的武侠世界大门,将那十四部经典之作一一呈现。

金庸虽已在 2008 年驾鹤西去,但他的武侠著作却从未在大众视野中淡去,反而在影视改编的浪潮下愈发熠熠生辉。就像《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在大年初一的热播,引得无数观众热议,让人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金庸的武侠小说拥有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

笔者认为,金庸的小说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饱满,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然纸上,令人读来欲罢不能,恨不得秉烛夜读,一口气读完。

更为精妙的是,金庸巧妙地将虚构的江湖与真实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他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以清朝为背景,封笔之作《鹿鼎记》构建于明末清初,而《射雕三部曲》则从南宋跨越至元朝末年。在这些作品中,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江湖的刀光剑影、恩怨情仇,还能领略到国与国之间的兵戎相见、历史的沧桑变迁。大量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融入,让读者沉浸其中,甚至常常忘记这只是虚构的武侠世界,而对书中的人和事深信不疑。

然而金庸在创作时,难免会融入自己的喜好。他能将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 “洗白”,也会将一些历史名人 “抹黑”。接下来要说的这两位历史名人,就不幸成为了被金庸 “抹黑” 的对象。

第一位历史人物:寻欢作乐、贪生怕死

《射雕三部曲》虽然涌现了郭靖、杨过、张无忌三位主角,但毫无疑问,郭靖才是《射雕三部曲》的灵魂人物。他不仅是《射雕英雄传》的男一号,还是神雕时代的精神领袖。

到了倚天时代,郭靖留下来的屠龙刀、倚天剑贯穿了全文。

尤其是郭靖站在襄阳城城头上说的那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更是让无数读者血脉偾张、心头大震。

反观襄阳城的安抚使吕文焕,他的言行举止让人看了不由得火冒三丈。

金庸是这么写的,吕文德看着来势汹汹的蒙古兵马竟吓得面如土色,他奔到郭靖身前,叫道:“郭……郭大侠,守不住啦,咱……咱们出城南退吧!”

就在这个时候,金庸借着郭靖黄蓉将吕文德衬托得更加贪生怕死。原文写道,郭靖厉声道:“安抚使何出此言?襄阳在,咱们人在,襄阳亡,咱们人亡!”黄蓉眼见事急,吕文德退兵之令只要一说出口,军心动摇,襄阳立破,提剑上前,喝道:“你只要再说一声弃城退兵,我先在你身上刺三个透明窟窿!”吕文德左右的四名亲兵上前拦阻,黄蓉横腿扫出,四名亲兵一齐摔跌开去。

待郭靖、杨过强强联手迎战蒙古大军时,安抚使吕文德躲在小堡中不住发抖,颠三倒四地只念:“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保佑……保佑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难……”两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边的白沫。

待杨过击毙大汗蒙哥,吕文焕则搂着小妾在宴席上饮酒作乐、开怀大笑。

你可能不知道,历史中的吕文焕并不是一个贪生怕死、寻欢作乐之人,他是南宋末年的一位名将,官至崇国公、卫国公,有“自奋于兵间,周旋三边,大小百战”的战绩,在后人的评价里,有一个“在抵御蒙古侵略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南宋抗蒙的中流砥柱”的评语。

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金庸竟歪曲了历史,把南宋名将吕文焕写成了一无是处。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历史人物更是被金庸黑得不行。

第二位历史人物:趁虚而入,毁人清白

金庸笔下塑造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主,小龙女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位。她起初被刻画得冰清玉洁,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却遭遇了人生的重大变故 —— 被尹志平玷污。

尹志平在历史上本是一位有名的修真道士。他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才情出众。长大后,他一心向道,拜入全真教门下,跟随丘处机等名师修行。在道教的修行过程中,尹志平勤奋钻研道学经典,不断提升自己的修为。他为人正直善良,心怀慈悲,在全真教中备受敬重。他还积极参与道观的建设和维护,为道教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可在金庸的《神雕侠侣》中,尹志平却被抹黑成了一个夺人贞洁的小人。他趁小龙女被欧阳锋点穴无法动弹之际,玷污了小龙女,这一情节成为了小龙女一生的伤痛,也让尹志平成为了读者眼中的反面人物。

金庸的这一改编,与历史上真实的尹志平形象大相径庭,使得这位原本在道教历史上有着正面形象的人物,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背负了千古骂名。

不过金庸也为此付出了一个代价。相传晚年的金庸要上终南山时,却被全真教的道士堵在了山下。为此,金庸不得不在新修版的《神雕侠侣》中,将“尹志平”删除殆尽,用一个“甄志丙”取而代之。

不过由于“尹志平”太过于深入人心,金庸的亡羊补牢也为时晚矣!

综上,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阅读乐趣和精神享受,但其中对历史人物的改编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文学创作固然需要艺术加工,但在涉及历史人物时,是否应该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毕竟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随意的抹黑或改编,可能会误导读者对历史的认知。就像吕文焕和尹志平,他们在历史上本有着自己的功绩和正面形象,却因金庸的小说被很多人误解。

正是:

金庸妙笔著奇篇,史海钩沉入墨笺。名将无端遭诋毁,高道蒙冤声誉迁。吕公百战功勋著,尹子修真善念传。笔下春秋应慎取,莫教遗误后人传。

0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