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参考消息》3月17日消息,本月初,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的联合记者会上,魏哲家宣布对美投资1000亿美元。然而仅过了半个月,特朗普就变卦,单方面宣布将金额从1000亿美元加码至2000亿美元。这一数字的跳跃式增长,不仅刷新了美国史上最大单笔外资投资纪录,更凸显了美国对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战略企图。特朗普的加码,再一次证明了国台办的话含金量还在提升。3月12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评价台积电赴美投资时就明确表示,台湾民众担忧台积电变“美积电”绝非杞人忧天,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的行径,终将把台湾从“棋子”变成“弃子”。
我们都知道,特朗普政府对台积电的“驯化”早已不是秘密。自2020年起,美国通过关税威胁、技术限制等手段,逼迫台积电赴美建厂。从最初的投资120亿美元,至2024年的650亿美元,直至今日的2000亿美元,台积电的“赴美之旅”可谓一部充满被迫色彩的商业史。特朗普在接受保守派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如果台积电不来美国投资,出口到美国的芯片将面临高昂关税。”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最终让台积电不得不在亚利桑那州砸下重金,甚至将尖端的制程技术转移至美国。岛内舆论对此交易的质疑声接连不断,现实情况是,美国新政府对台政策的核心是“美国优先”,而非“台湾安全”。民进党当局声称“台积电投资是市场行为”,但现实是,美国通过政治压力和经济勒索,将台湾的“护岛神山”一步步掏空。台湾《工商时报》评论称,台积电在美建厂成本比岛内高出4至5倍,工程师薪资更是台湾的3到5倍,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本质上是为了换取特朗普政府的“免死金牌”。
面对美国的霸凌行径和民进党当局的妥协退让,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3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犀利质问:“美方有些人嘴上说着‘挺台’,干的却是‘害台’‘毁台’的勾当。”他指出,台积电被迫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本质上是在为美国打造全球最大芯片产业,而非增强台湾的竞争力。当台积电逐步“去台化”,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优势将荡然无存,经济命脉也将彻底被美国掌控。

国台办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历史上,东芝、阿尔斯通等企业被美国肢解的案例历历在目。当前,台积电不仅将尖端制程技术转让,甚至首次在美国举行董事会,其决策的独立性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岛内民调显示,84.8%的受访者反对将技术转移至美国,但民进党当局对此充耳不闻,反而声称“投资对台湾产业有利”。这种自欺欺人的表态,被台湾民众痛斥为“卖台无底线”。
近年来,美国不断鼓噪将台湾打造成“豪猪”,通过军售和技术合作强化其所谓“自卫能力”。然而,这种策略的本质是将台湾推向前线,成为遏制中国的“火药桶”。台湾经济在数十年间得益于两岸产业链的紧密合作,若强行“脱钩断链”,最终受损的将是台湾民众的福祉。面对美国的战略讹诈,台湾的出路究竟何在?答案不言自明。

从台积电的遭遇可以看出,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的幻想正在被现实击得粉碎。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若继续沦为美国的“提款机”,其经济根基将被动摇;若跟随美国对抗大陆,台海局势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正如国台办所言,台湾同胞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台独”是绝路,“倚美”是陷阱,唯有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道,才能真正保障台湾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