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所谓“神仙打架,小鬼遭殃”,在特朗普挑起中美关税贸易战之后的20天,中方早就不屑于美国纠缠,而是在第一时间就落实了反制措施。
其中一条就是限制稀土出口,可谓是直接遏制住了美国的军工命脉。
参考信源:观察者网2025-04-16《“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影响迅速显现,而特朗普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毫无疑问,中方的稀土禁令主要针对的就是美方的军工、高科技产业,以至于禁令生效之后,特朗普政府只能选择沉默,就连美媒都承认:美方没有任何反击的空间......
但令人意外的是,中国针对美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却意外成为日本汽车产业的“致命绞索”
参考信源:观察者网2025-04-21《中国限制稀土出口,业界警告车厂恐在数月内停产》
美国的弱点:稀土
中国的稀土储量占据全球40%,但产量却高达70%,一旦稀土禁令生效,美国将失去大半稀土资源。
没有了稀土,美国的军工、高科技产业将陷入停摆,他们把手中的存货用完之后,就不得不停止生产制造。
参考信源:观察者网2025-04-18《美专家:美国在稀土领域被中国抓住最脆弱软肋,现面临供应链中断或谈判两个选择》
可能有人会好奇,中国的稀土产量也才占据全球市场的70%,凭什么仅靠一己之力就让美国没有稀土可用?
中国确实没能百分百垄断稀土的开采和加工,但全球只有中国能够稳定分离出全部17种稀土元素,这便意味着中方在稀土领域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美国在部分稀土元素上或许不会被直接掐死,稀土元素的缺失却是美国绕不开的难题。
很难想象吧,自诩“世界灯塔”的美国,竟然也有被他国技术封锁的一天,可若是大家了解过中美系统大战的故事,或许就能理解为什么特朗普在看到这一禁令后暴跳如雷了!
根据《纽约时报》在前段时间发表的文章来看,美国并不是在今年的关税战之后才意识到稀土矿产的重要性,而是早在2010年就发现了问题。
2010年,中国首次对日本实施稀土禁运令,作为日本老大哥的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现实却找不出解决的方案。
美国的政客们很快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与美国之间发生矛盾,中方用同样的方式针对美国,又该如何是好呢?
于是,美国从那时起就开始想办法改变稀土产业,但结果却不遂人愿,整整15年的时间过去了,美国在稀土产业上不仅毫无进展,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金。
一番瞎折腾之后,美国国内稀土价格疯涨,反倒让中国出口的稀土更具性价比,甚至反向提升了美国军工、高科技行业对中方稀土的依赖。
越是想摆脱中方稀土却越离不开中方稀土,美国越陷越深,以至于他们的稀土产业连自己的盟友都不如。
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其实都要怪美元,因为它实在是太好用了!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已探明的稀土储存量位居全球第一,而当时国内受限于科技、教育、经济以及政策等原因,导致大量稀土被“贱卖”。
美西方国家用着白菜价大量买入中方稀土,让中国蒙受了无可挽回的损失,这一局面持续了将近十几年。
当国家反应过来之后,我们开始针对稀土产业进行规划,并制定了一项隐秘的计划。
稀土作为一种资源,买卖是不可避免的,中国作为稀土储存量最大的国家,想要把控稀土资源的外流,首要做的便是掌握稀土提纯技术,否则稀土对中国而言就是一堆含有稀有元素的石头。
把稀土经济搞起来,不仅能给国家创收,还能提高民众对稀土资源的重视性,从而颁布政策,禁止私人开采稀土。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运作下,稀土资源被严格管控,中国在稀土的提炼方面不断突破。
为了迷惑对手,我国在那一段时间里依旧正常对外出口稀土,并且通过产量优势对美西方企业进行收购整合,进一步提升技术的同时,一点点掌控整个稀土市场。
反观美国这些年在做什么?他们除了用美元直接购买“提炼好的稀土”之外,就是搞霸权,印美元,毕竟只要是美元能够买来的东西,他们就无需动脑筋。
稀土战争悄无声息打了十几年之后,中国突然摊牌不装了,对外表示中方不仅拥有全球最全面的提纯技术,还对整个稀土市场拥有控制权。
对日本的稀土禁令就是一个提醒,以后谁想和中国碰一碰,那最好是想一想你们的稀土从哪里来。
2025年4月,特朗普对中国发起关税战,中方在第一时间选择强硬反制,并明确告知美国,中国敢于并且有底气“奉陪到底”!
稀土产业其实就是中美发展差异化的缩影,一边是吃苦又吃亏的中国,一边是躺着被喂养的美国。
日本被关税战重创
中美关税大战,中方对美国的稀土禁令生效后,日本反倒成了第一个造谣的国家。
根据日本方面的数据显示,从2025年2月份开始,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稀土矿场就暴跌85%,而现有的库存预计最多使用3个月,届时将大规模停产。
丰田、本田等车企的混合动力汽车每一辆都需要消耗2-4公斤稀土,如果中方不愿意接触禁令,工厂现有的库存最多支撑2-3个月,供应链必然断裂。
日本汽车产业对于日本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日本不会坐以待毙,而日本首相石破茂也选择硬气起来,多次明确表态“和美方谈判不会让步”。
参考信源:京报网2025-04-15《大声对美“说不”,石破茂的“硬气”?》
的确,日本作为美国关税战的牺牲品,他们可没有所谓的美元特权,车企一旦陷入停产,那造成的损失以及多出来的失业人群,都会不确定因素,甚至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出现。
对此,日本除了对美国强硬向中方示好之外,他们也尝试在其他方面做出改变。
首先,日本车企计划尽量减少稀土的使用,降低每辆汽车所消耗的稀土量,从而用现有的库存制造出更多的汽车。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稀土使用量下降之后,车辆各方面性能将出现滑坡,最终给日本的国民品牌造成重创,这无疑于自毁招牌。
如若不然,日本车企就必须提高制造成本,使用其他替代品,可这明显不符合日本品牌的亲民特性,从而导致日本品牌丢失市场。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日本汽车产业因为稀土禁令,已然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作为汽车产业大国,明知道对稀土有着高度依赖,日本也曾想过自力更生,为此还特意联合德国这样的汽车强国。
然而,日本和美国一样,到头来都不过是做了一场代价高昂的挣扎。因为中国在稀土产业的能量以及优势太大,几乎不给其余国家发展空间。
这倒也不能怪日本,毕竟中国对稀土产业链的掌控已经形成“闭环垄断”:全球90%的稀土供应、98%的精炼技术份额,以及量化的稀土回收体系。
被彻底锁死的日本稀土产业,在刚开始就感觉到了绝望。
结语
中国此前花费巨大代价扶持稀土产业,现如今是时候获取回报了,而它也将成为中方在地缘博弈过程中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