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在全球局势暗流涌动的大背景下,他对美国递出的这张“入伙凭证”,炸得世界一片惊愕。
一手对中国挥舞关税大棒,一手接下美国那烫手的“波音客机”订单。
先是对华加征关税,莫迪一举操起这把经济武器,对中国的商品推高成本,以此显示印度的“主权强硬”,乍一看,真是满眼杀气腾腾,似乎印度和中国的贸易仿佛进入了“狼之战”,然而,稍微深入想想,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有着怎样的精算呢?就在世界各国还在为经济复苏焦头烂额的时候。
莫迪却反手给美国送了一份大礼,直接接盘波音的客机订单,关键,还不是一两台小打小闹,而是成批采购的高调操作,这一出手,给美国在市场上的困窘提供了极大的喘息空间,打给谁看呢?当然是华盛顿和白宫看,美国最近几年在发动贸易战和地缘博弈的过程中。
可是对中国牢牢盯梢,各种手段频出,莫迪这一招就是在“表忠心”,就差站上国际主舞台喊一句“我跟你是一伙的!”这不只是政治表态,更是经济利益的全面倒戈,先说波音,印度商业巨头塔塔集团旗下这家航空公司最近几年日子过得都没那么舒坦,各种型号的产品频频“掉链子”。
安全事故和运营问题更是让市场对它极度忌惮,欧洲的空客早已在竞争中占了上风,美国内部也充满了对波音未来的担忧,可偏偏在这种市场信心都濒临崩盘的节骨眼,莫迪拍板买下了波音的客机,细细品味这操作,你不能不感叹莫迪的高超,看似赌了一把。
可实际上,这何尝不是精心设计的一步棋,印度一直想彰显成为“全球大国”的态度,从军工到航空产业,全面提升对外形象,于是这种以“援手”示好的举动,不仅巩固了与美国的贸易纽带,甚至还给自己铺垫了在国际舞台上的特定身份,而且,对于莫迪政府来说。
“波音合同”是一块显眼的政治牌坊,将其妥妥树立在了与美国交好的基石之上,当然,这事也藏着不少隐忧,波音的运营隐患可不是一天两天,印度接盘的这些订单日后出了问题,谁来擦屁股?没关系,莫迪似乎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只要政治红利能拿稳,后续问题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便是。
至于老百姓如何心疼,这事对于政府来说,估计也不过是换来些舆论上的抱怨,再回头看看莫迪的对华加税政策,这也是让很多人颇为关注的戏份,自中国商品进入印度以来,无论是电子产品、基础设施材料,还是工业零部件,中国在印度市场上的占有率都是非常显著的。
这个时候印度对中国挥刀,真让人捏一把汗,是想挑事呢,还是另有打算?但分析下来就会发现,莫迪的算盘其实打到了两个层面,首先,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对外展示强硬态度这个牌面,必须得往台面上摆,其次,对美国示好。
莫迪必须拉出一份看得见的“成绩单”来证明自己,这两者结合,抓住中国做文章是最合适不过了,但问题是,这种操作能否真正奏效?毕竟在全球经济链条紧密交织的大格局里,脱离了中国的供应链,印度能否承受后果,这是个大大的问号,更何况,加税政策一出。
印度的民众其实吃了不少苦头,商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对老百姓来说,这日子也变得更难过了一点,莫迪靠嘴硬可以吸引一部分支持者,可长期来看,这只是一场表面的外交博弈,背后经济损害,才是更真实的代价,现在的国际局势,有点像一场你死我活的赌局。
各国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盟友间的关系也是忽远忽近,而莫迪这次奉上“投名状”,背后藏着怎样的大算盘?无疑是想借助美国的资源,进一步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同时加强自身的经济资源配置,但问题就在于,选择跟美国抱团,并不意味着就能躺平躺赢。
美国想要什么?很简单,莫迪的盲目对华政策、波音客机订单,这些都是白宫想要的实质性成果,而印度能得到什么?除了看似“盟友”的标签,其实远远不如表面那么闪耀,更何况,美国对印度的需求早就不单是交易那么简单,而是为了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棋局。
这种关系一旦捋清,莫迪这次“投名状”背后的算计,其实也不过是步险棋,站在国际博弈这盘棋局来看,莫迪给美国递投名状的姿态,看似是借美国的大腿壮自己,可美国又怎么可能不拿捏住这点优势?表面上印度少了几分对美的依赖,但实际上。
这两者的关系更像是美国主动操盘印度的战略需求,作为主动献礼的一方,印度的实际话语权降低,成为了更有针对性的一枚棋子,这一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已经显露的事实,美国在印太地区需要一个稳定的支点,而印度正好填补了这一位置,可是印度自身的国情和资源。
真的能撑得起这张牌面吗?这值得好好琢磨,莫迪这波操作,可以说是把“投名状”做得尽善尽美,捧得足够高,但所有的亮相,背后都有风险,一边对中国挥刀,不惜经济后果,一边接美国的盘,赌上声誉和资源,这两步棋看似巧妙,实际上却有着深深的坑。
投名状虽然递上了,可莫迪是否能实现他的野心?太多因素仍然悬而未决,这是一场看似热闹,却充满深谋远虑的博弈,莫迪和印度在棋盘上的位置,是继续走出新格局,还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工具人”,唯有时间才能揭晓答案。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