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家福!胆囊息肉早期是没有很明显的不适的,所以很多患者都不是很重视,即便确诊了,也不会及时的去治疗,但胆囊出现息肉,说明脏腑是存在亏虚的,如果不及时去改善,那么亏虚会日益加重,这会诱发其他肝胆方面的疾病的,比如胆囊炎。

很多息肉患者都是因为早期不重视病情,后期病情加重,诱发了胆囊炎,开始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不适,像我之前就接诊过这样一个患者,他是体检查出来的胆囊息肉,但因为就1个,只有不到1厘米大小,也没有不适的症状,所以他就没当一回事,也没听医嘱定期观察,直到1年多之后,他开始频繁的恶心想吐,肝胆区也开始频繁的胀痛,平时吃点油的还拉肚子,这时患者才觉得不对劲,一去医院检查,发现息肉不仅从原来的1个增多到3个,胆囊还有了炎症。

医院当时是建议患者尽快手术切除胆囊的,不过他本人比较害怕,所以选择了保守治疗,回家吃了一段时间的消炎利胆片,但最终并无明显效果,病情甚至还有加重的迹象,无奈之下,患者找到中医看诊,想着如果吃中药还不能改善,那就只能手术了。

在中医看来啊,胆囊炎和胆囊息肉虽然是2种病,病机却基本相同,多是因为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湿热蕴结,或者肝阴不足导致的。当时我看这位患者,舌红苔黄腻,有大便黏腻的症状,这说明体内有湿热,同时他面色晦暗,说明体内有瘀,而湿久成痰,与瘀血互结,就容易生成息肉,胆络被痰瘀堵住,导致气机不利,胆汁泛滥,就会诱发胆囊炎了。

整体来看,这位患者的病机在于湿热蕴结、瘀血阻络,所以用药时,我以金钱草、蒲公英、黄芩来清热利湿,清除一身的湿热,缓解大便黏腻的症状,同时还能防止痰浊生成;以僵蚕、鳖甲来软坚散结,把已经生成的息肉给破开,再搭配治息肉的要药乌梅,让散结去死肌的功效倍增;用柴胡、青皮、厚朴来疏肝破气,让胆气畅通;用鸡血藤和郁金来活血通经络;用陈皮和白芥子来化痰浊;最后用黄芪防止行气药伤正气。

患者按方服药一段时间后,腹痛和恶心都有好转,检查显示3个息肉均有缩小,后续继续服药,再来复诊时,各种不适已经没有了,炎症消失,而胆囊息肉只剩下一个0.8厘米的。这位患者就医比较晚,息肉坚固难破,而且痰瘀体质也比较严重,所以调理起来很耗时,如果在确诊后第一时间就医,可能也就不会患上胆囊炎,而息肉也不会长大增多了,所以建议各位息肉患者,治病一定要趁早,千万别越拖越严重。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在息肉方面大家还有什么想问的,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你这算啥,我有个朋友找到中医,现在都长生不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