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国际合同中的"法律适用条款"陷阱有哪些?

旗渡多语法律信息中心 2025-02-19 10:20:06

‍‌‌‌‌‍‌‌‌‍‌‌‌‍‌‌‌‍‌‌‌‌‌‌‍‌‌‌‌‌‍‌‌‌‌‍‌‌‌‌‌‌‍‌‌‌‌‍‌‌‌‌‍‌‌‌‍‌‌‌‌‌‌‍‌‌‌‌‌‍‌‌‌‌‌‍‌‌‌‌‍‌‌‌‌‍‌‌‌‍‌‌‌‌‍‌‌‌‍‌‌‌

核心案例:某AI公司向沙特出口人脸识别系统,合同约定"适用中国法律"。后因数据本地化争议,沙特法院以"违反公共秩序"为由判定条款无效,直接适用沙特《个人信息保护法》,企业承担380万美元赔偿。

三大区域差异:

欧美:优先适用《罗马条例I》,允许双方约定法律,但消费者/劳工合同受强制法限制

东南亚:东盟十国中6个要求合同履行地法优先(如印尼、越南)

中东:伊斯兰法系国家(沙特、阿联酋)对利息、违约金等条款有特殊限制

解决方案:

双轨制条款模板:

"本协议受[中国法律]管辖,但若与[目标国]强制性法律规定冲突时,以[目标国法律]解释为准。争议解决机构为[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

实操工具: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数据库(hcch.net)验证条款有效性

使用旗渡红蓝律信息中心等平台获取实时出海意见

转载自:旗渡红蓝律网站  作者:旗渡多语信息中心(出海资讯定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