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年初大规模减税承诺已被抛之脑后,如今美国却宣布将国防预算飙升至惊人的1万亿美元,这笔天价军费不仅令美国纳税人咋舌,更将直接投向太平洋战场,美军三大兵种齐出,甚至太空军也全部动员。
美国这番动作到底是真心要与中国开战?还是军工资本借机大捞一笔的财富盛宴?美国盟友真会为其利益在太平洋与中国兵戎相见?
财富盛宴
军费大涨的消息一经公布,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这些军工巨头的股价瞬间蹿升,仿佛打了兴奋剂一般欢腾起来。
这哪里是什么国家安全战略,分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财富转移游戏。当普通美国人被加税压得喘不过气,这些军工巨头却在数钱数到手抽筋。
而他们引以为傲的六代机项目NGAD因技术难题停摆,特朗普只好急匆匆地拿出一张F-47的概念图,连PPT都来不及做完,就匆忙宣布交给波音研发。
如此循环往复,一万亿军费就像是一台永不停息的印钞机,源源不断地为这个圈子创造财富。
如此庞大的军费背后,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用于提升美国军事能力,又有多少化作了资本家的腰包收益?当大量资金被浪费在效率低下的军备项目上,美国人真的能得到他们期望的安全保障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看这些天价军费最终变成了什么——一场规模空前的太平洋军事演习。
纸上谈兵
更令五角大楼高官们坐立不安的是,美军弹药库存那点家底,恐怕连一场高强度战争的开胃菜都撑不过去。
同时,美国正试图构建一张从军事到经济的全方位围堵网,从美日韩军事同盟、AUKUS核潜艇计划,到印太经济框架,无不体现其对中国的战略焦虑。
当这些纸上谈兵的计划遭遇残酷现实,美国的军事实力还能否支撑其在太平洋的野心?看看那些已经千疮百孔的军工体系和日渐疲软的产业能力,答案恐怕不会太乐观。
虚张声势
千疮百孔的军工体系背后,美国的实际军事能力与其霸气外露的姿态形成了尴尬对比。
当美国还在为六代机项目烧钱打水漂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已经平静地宣布了年内50次航天发射的计划,这个数字轻松超过美国所有商业航天公司的发射总和。
这种技术实力的差距,就像是一个玩具店老板对着特斯拉工厂炫耀自己的遥控小车,让人不禁莞尔。
更令五角大楼高官们夜不能寐的是中美在产能差距上的巨大鸿沟。中国造船业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50%,造船能力是美国的惊人200倍!
2023年,中国交付了2400万载重吨的新船,而美国全年交付量不足100万吨,这差距堪比大象和蚂蚁的体重比较。美军高层自己都扎心地承认,他们的弹药库存根本撑不过一场高强度战争。
在太平洋这个广阔的战略舞台上,美国已经不再是那个无可争议的主导者。中国在西太平洋拥有主场优势,而美军则面临着远离本土的巨大后勤压力。
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美军不得不背着沉重的补给包,跨越半个地球来应战,而中国却站在自家门前,从容布阵。
面对如此明显的实力差距和内部分歧,美国还能拿出什么有效手段来应对中国的崛起?答案或许就在中国的战略定力和从容应对中。
游刃有余
美国的虚张声势面前,中国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战略定力。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八个字不是花架子,而是中国对美关系的精准定位。
当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大棒挥舞过来,中国的反制措施干脆利落:从34%到84%的对等关税,仿佛打太极一般,借力打力,让美国的经济恫吓变成了自伤的拳头。
解放军近年来的实战化演练,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应对体系,美军想要轻易介入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
这种底气,让我想起一句古语: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才是真正的定力。美国可以继续它的虚张声势,但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因为谁的喧嚣而停下脚步。
结语
面对美国这套老掉牙的强权把戏,中国早已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弱国。
参考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