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收视率不出意外的独占鳌头,自首播至今,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
据CSM全国网数据,截至目前,全剧平均收视率1.15%,平均收视份额5.31%,单集最高收视率1.41%,单集最高收视份额6.78%,稳居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第一。
《跨过鸭绿江》
收视率的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央视综合频道这个平台优势,另一方面则是《跨过鸭绿江》的内容优势。
确切的说,《跨过鸭绿江》是国内第一部“国家队级别”展现抗美援朝且顺利上星播出的电视剧,唐国强、孙维民等一线特型演员主演,主要角色多达上百个,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又一大手笔制作。
并且,与过往的电视剧《三八线》《战火熔炉》相比,《跨过鸭绿江》是从宏观角度来展现整个故事,基本交代清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来龙去脉,让很多不了解这段历史的青年观众有了全面的了解。
《跨过鸭绿江》
从主流影视评价体系豆瓣网的数据来看,目前20几集过后《跨过鸭绿江》口碑不错,评分高达8.6分,彰显了国内观众对抗美援朝题材影视作品的钟爱以及国内民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浓烈的家国情怀。
《跨过鸭绿江》
值得肯定的是,《跨过鸭绿江》对某些历史细节的交代很清楚,比如彭德怀只身过江和电台车走散了,比如三十八军没有及时赶到不纯粹是因为美军黑人团的原因导致的,又比如美军麦克阿瑟是如何从嚣张跋扈到狼狈收场的等等;
《跨过鸭绿江》
某些军事场景的还原很到位,比如对志愿军司令部群像戏的展现,彭德怀担任总指挥,邓华做为第一副司令协助彭总作战指挥,洪学智做为第二副司令管后勤,韩先楚做为第三副司令靠前指挥,很好展现了志愿军将领的集体力量,而不是单一刻画彭老总。
当然,《跨过鸭绿江》制作方应该清楚,高评分并不代表制作多么优秀,相反8.6分的评分大都是给了“抗美援朝”这一题材。
制作上的诸多问题让整部剧质量打了折扣更是不胜枚举,尤其是体现在道具上。
《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空军在近几日的剧集中上线,对于《跨过鸭绿江》主创人员来说这本是展现志愿军形象、提升作品质感的一次好机会,然而因为肉眼可见的五毛特效和道具漏洞频频闹笑话。
首先是随处可见的五毛特效,志愿军空军首次出战虽然只击落一架敌军,但意义重大,结果呈现在《跨过鸭绿江》中只有几个拙劣的特写镜头,特效呈现的效果像某职业学院影视特效专业大一新生的作品;
《跨过鸭绿江》
其次,志愿军空军全副武装一出场就在道具上出了问题,一大队大队长风镜直接用快艇风镜代替, 敢问道具组这是要上天还是下海?
如果说是剧组为了控制成本,那么完全可以在其它方面控制,而不是最能体现真实年代感的道具上。
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意义重大,首先在朝鲜后方和中国边境一带形成了一个优势制空区,保证了后方补给线路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的空中安全;另外,中国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迅速成长,几乎是在零基础上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喷气化战术空军的骨架, 培养了大批空勤人员、地勤人员、指挥干部和专业干部。
个人感觉,《跨过鸭绿江》对志愿军空军的影视呈现太粗糙,是败笔。
《跨过鸭绿江》
另外,《跨过鸭绿江》中美军飞行员的装备也很随意,上图这种黑色带风镜的双耳皮帽是志愿军飞行员的装备而不是美军的装备。
而事实上,美军从1947年开始已经换装飞行头盔,朝鲜战场时期的美军飞行员的真实彩色照片,是下图这样的。
朝鲜战场上的美军飞行员
此前,《跨过鸭绿江》中有以狙击英雄张桃芳为原型创作出的人物角色,演员的表演差强人意,但道具选的太随意。
张桃芳
历史上,狙击英雄张桃芳用的是这样的枪(上图);
《跨过鸭绿江》
抗日神剧
而《跨过鸭绿江》中画风大变,缠上了破布、安上了瞄准镜,请问道具师是刚从哪个抗日神剧剧组调过来吗?
历史上,张桃芳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被誉为“志愿军神枪手”、“冷枪英雄”、“上甘岭狙神”。
莫辛纳甘步枪
请注意张桃芳用的是苏联制造的莫辛纳甘步枪,没有瞄准镜,没有瞄准镜,没有瞄准镜!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是有瞄准镜也许就是击毙436名敌人了。
部分画面是借用了电影《北纬三十八度线》,所以衔接起来就不那么顺畅,很让人出戏。
有一幕:志愿军第38军113师14小时奔袭70多公里,占领了三所里。
《跨过鸭绿江》
这段作战发生在1950年的11月,朝鲜已气温骤降,而《跨过鸭绿江》自己拍了一部分(急行军部分),另外一部分(战斗场面)则直接剪辑了2000年的电影《北纬三十度线》,于是展现出一个奇葩的画面——一会是冰天雪地,一会积雪全部消失了。
对比同样再现这段战史的电视剧《三八线》做的更好一点,拍出了志愿军则在雪地中急行军的画面。
所以《跨过鸭绿江》的“敷衍了事”让整部剧少了诚意。
此外,少有的几个虚构角色被编剧搞得不伦不类,与主线融合的生硬。编剧想通过几个年轻演员从基层视角串联起各次战役,但是这几个演员说实话并没有演出孤胆英雄的感觉,反而搞得像来刷脸的。
《跨过鸭绿江》
战斗画面要么粗制滥造,要么就是剪辑别的剧,血战长津湖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居然靠解说和穿插的画面就带过了。
按照目前的舆论,小编这篇看上去“鸡蛋里挑骨头”的文章是要被诸位喷的。
但是《跨过鸭绿江》毕竟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创作,这场用十几万人生命换来的立国之战难道配不上一部更完美的影视作品吗?
更何况,2000年拍摄的电视剧《抗美援朝》播出无望,《跨过鸭绿江》是目前唯一一部能上星播出的全景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视剧。拍摄中的电影《长津湖》、电视剧《冬与狮》都是以长津湖战役等各次战役为背景创作,人物和故事更多的是虚构,观众想要全面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只能通过《跨过鸭绿江》了。
很希望某些部门能像当年拍电影《大决战》或者电视剧《抗美援朝》那样的投入,像长津湖之战、上甘岭战役、铁原阻击战等都可以各自成剧,细细的讲,充分表现志愿军的战略战术及英雄气概,至少把制作水准提上去,这才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国内影视界应该有的“态度”。
文|宋胖子
让小编来做特效,让小编来演,让小编来拍!
严谨才好,不是情结,很多人看几集就不想看了
确实很敷衍,炸弹爆炸象是放烟花,很不真实。
没有了八一厂,拍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说实话,制作确实不行,浪费了题材,而且带入感很差,看到主角那张白净清澈的好像还拉过皮的小白脸就出戏,《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有美剧兄弟连制作比这个好多了,虽然是美国鬼子制作的,国产剧不差钱,差的是用心呀,再这么用这些粗制滥造消费爱国情怀以后可咋办。
钱的问题
粗枝烂叶的作品,愧对英烈!
演的非常好[点赞][点赞][点赞]
拍的不错
拍电影是要钱的没几个亿想拍出大的打的场景难,所以就不要吹毛求疵了能把当时的场景反应出来就不错了。
观众并不是喜欢这部影片,喜欢的是抗美援朝是立国之战,想看看我们志愿军的胜利,看看美军的失败。
知道现在拍的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的好。所以幸好是不看…
仓促就是粗糙的开始,志愿军司令部的内卫竟然背的是中正式步枪,完全是神剧的模式。
我已在不同的吹嘘文章中阐明了一个基本观点,这个电视剧太对不住抗美援朝这样伟大的题材了,居然开始还搞了个男欢女爱的戏份,糟心啊!
确实差点,不过也不错了。
完美说来容易 做起来犹比登天
说的有道理,前3次战役有好多传奇及经典,打出了国威军威,应该浓墨重彩。多花些精力描写的。
说实再,这样的内荣拍成这鸟样不如不拍.真是垃圾丢人。不如去拍爱情戏。
重点是让年轻人了解历史记住英雄无敌的志愿军,,,
在严谨一点,不杜撰一些人物,用最真实的一面去拍一部中国的顶级的战争连续剧,
最实在的讨论
我也看出来了觉得奇怪
关键是档期紧了,8月开机,1月播出,大家算算日子[得瑟]
心歪牛变猪。
前边我谈了缺点,亮点是题材和有些对话能成功解释一些历史疑惑(比如9兵团为啥棉衣不够就往上派)和真实再现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我们领袖们的决策是何等英明和为国为民。又何等心酸和无奈。(比如,为啥主席明知前线缺粮少弹但只能坚持打第三次战役,这是个英明走无奈的唯一办法)
最反感献礼赶工期,看主要是故事情节,但有些镜头拍的实在是太次了,那几个虚构的年轻角色太搞笑了,侦查排长,狙击手,汽车兵,护士,就这剧一套还不是天天播出,今天就没看,
还好没看,因为前有那个什么川,在则对这个制作团队没好感。敷衍了事,照着历史照片都能给你瞎发挥。
只能是盐水捞饭的钱,你想吃出海鲜的味道来?[呲牙笑]
电影(英雄儿女)才是精典。
说的比较到位
正因为我们无比崇敬志愿军英雄,才对该剧抱有非常大的热情、期待和期望,热情高,看的认真要求的也就高,观众对剧中的一些不足才会发出一些令人遗憾的感慨…说实话,有一些瑕疵和不足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确实是因为演职人员缺少生活、或水平问题、或是不敬业?没有达到观众的期望值,没让观众满意!该剧播出以来,观众提出了不少导、演、剧务、技术上的不足,今天我再挑挑刺:1、战斗场面只见暴炸的火光没有听到炮弹的呼啸声,暴炸声也太弱,真正的参战老兵他们都能从炮弹的嘶啸声中盼断出炮弹、炸弹离自己有多远…实战模拟效果不足。2、(志司)中有位首长可能有戴墨镜的爱好和习惯,但你导演总不能让他在灯光昏暗的地下指挥所里也总戴着墨镜啊!在拍摄噐材、技术高科技和演职人员学院化的今天,其影视作品反到比四五十年前的作品差距如此之大呢?这不应该引起业内人士的反思吗?…
领会的是大无畏的精神与保家卫国精神,小编太抠细节很弱智。
首先是情节,然后是演员,再是场面。这几方面已经保证全剧了在9分以上[点赞]。至于具体衣着装备细节真没啥所谓,在这些地方挑刺,没什么意义,有几部经挑?再说看剧情对话看不过来呢,观众有几人关注这些零碎?[笑着哭]
小编很对,很专业,你喷说明你是外行
历史剧必须要严谨,否则会让观众嘲笑
说的好!为了收视率全凭吹捧和造势,这么重要的题材急功进利、妄顾事实、敷衍了事,拍的很糟却大肆吹捧。
我觉得挺好看的,怎么这么多人说不好
跨过鸭绿江的狙击手还会说英语呢
战火熔炉是最好的抗美剧,没有之一
看的是个情怀和历史 西游记特效好啊?你不也刷了好几遍
不喷小编,几个月的拍摄周期,确实有些怱忙,如果再细一点就太完美了。但《跨过鸭绿江》整体确实不错
美分真是不一样的邪
看了几集就没兴趣再看了
你这个小编找骂,普通观众有几人知道枪上没瞄准镜?有几人知道是海军用还是空军用的墨眼镜?道具而已有必要这么较真吗?
说的有点道理
关键只有100天的制作时间,能这样已经不错了。
之前看了两集,彭老总那演员根本不符合!
最搞笑的是,美军汉城爆破,炸倒的房子还可以倒放一遍神奇复原。
写的好[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这种题材不值得更大投入吗?三个月排出来就想上神坛吗
确实有些地方敷衍,有些情节一笔带过,简略得像看纪录片,毕竟只用了4个月呀!
你什么意思,你想拍个啥?不要吹毛求疵了,
期盼播出抗美援朝!
文戏可以武戏拉夸!特效太渣
第一次上天飞行员整体型像是差,象群众演员。
特效要大批的钱
这个剧。豆瓣赶把分打低了?不想开了吧
你是在跟美帝大片再比特效吗?
就故事本身来说非常好,但战争戏的制作水准真的不怎么样[得瑟]
二十年了没看电视剧了,第一次追剧,但是时间安排的太不合理了,一周停3天,这三天只能反复回看。
依然爱这部剧
没有战火熔炉好看
有同感!拍历史正剧应该严谨,再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