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聚在一起谋划“造反”,刘邦问张良该咋办?张良:陛下最恨谁

言话古今 2024-10-07 10:17:43

刘邦是一个凭借草根之力登上帝位的英雄,统一天下后面临如何封赏功臣的艰难抉择。

作为一个从民间起义得天下的皇帝,他深知功臣们在建立汉朝过程中的重要性,然而如何分配封赏无疑是一大难题。

既要安抚人心,又要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在这关键时刻谋士张良献上一计,对着刘邦说:“最恨者先封。”

刘邦对于这个问题十分不解,张良解释后让他豁然开朗,既解决了封赏的难题,也为汉朝的稳固与发展奠定基础。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刘邦的起义之路

刘邦原名刘季,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年轻时性格豪放不羁,经常聚集一群朋友喝酒作乐,在当地多少有一些名气。

他虽然背景平凡,但却有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兄弟义气,得以在朋友中脱颖而出。公元前209年,秦朝的暴政激起各地的反抗情绪,刘邦抓住这个机会决定起兵反抗秦朝。

刘邦的起义地在沛县,召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樊哙、曹参等成立一支小队伍。

最初的队伍并不大,主要由一些亲朋好友组成,刘邦却凭借他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逐渐吸引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

即使如此队伍的人数依然不多,可胜在大家伙团结且士气高涨,刘邦在队伍中也不摆架子,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以亲和力和领导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不得不说刘邦或许是个“地皮流氓”,但在为人处世上却很有智慧和果断,随着时间的扎起义队伍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队伍的影响力和人数都在逐渐扩大,成为一支正儿八经的反秦义军。

公元前207年,刘邦第一个进入咸阳成为名义上的关中王,项羽对此事怀恨在心摆下鸿门宴,若是此时杀了刘邦一了百了,奈何却错过这个最好的机会。

此后多年刘邦一直在暗中发育,靠着韩信的帮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鹿中原,楚汉争雄之战拉开帷幕。

刘邦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在诸多兄弟的帮助下硬生生将项羽拖垮,公元前202年将其击败在乌江。

创业成功而且上了市,自然需要分一些股份给曾经的兄弟和功臣,然而在这件事情上刘邦却犯了难,分不好大家不满意,若给的权力太多又会让自己的统治不稳。

刘邦犹豫期间西汉朝局的氛围也很微妙,争夺天下期间有不少人曾与刘邦是对手,后来因种种原因才投靠的汉朝,等于说一部分人得罪过当朝皇帝。

大家伙一看刘邦迟迟不论功行赏,时不时在谋划着要对我们这些“罪人”清算,于是乎便凑到一块说道说道。

偶然的一天刘邦刚好看到这一幕,便询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在做什么,张良回答说“密谋着要造反”。

这一下可把刘邦吓坏了,自己当皇帝还没几天,基础根本就不稳固,若是再发生战争定然对自己不利。

于是赶紧看向张良,询问这事到底该怎么办?张良思索后问刘邦最恨的人是谁,后者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雍齿,甚至想要把他剥皮抽筋,张良则说“你先封赏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雍齿是谁?刘邦为何会那么痛恨他,既然刘邦痛恨此人,为何张良又让刘邦率先封赏他呢?

丰邑的风波

雍齿出身于贵族家庭,与刘邦算是老乡,但心中一直看不起他,认为不过是一个小混混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起义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队伍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这期间自然也混入一些心怀异志的人,雍齿便是其中之一。看着刘邦事业有成,雍齿的心态也发生变化,决定跟随他以图在未来分得一杯羹。

雍齿起初跟随刘邦时表现得十分热情积极,还主动请缨帮忙管理丰邑城,刘邦虽然心存疑虑,但考虑到用人之际也就同意了。

其实雍齿并没有真心效忠于刘邦,在魏国将军周市的策反下,他选择背叛将丰邑城拱手让给魏国。丰邑可是刘邦的根基所在,城池的失守让他非常愤怒,于是带兵前去攻打。

兵少将寡又无攻城利器,怎么可能打败守城的雍齿,后来还是靠着从项梁那里借来的兵才将其击败并活捉。

刘邦本想杀了对方,但更明白眼下最需要的是稳住人心,继续壮大自己的力量才是正道。

于是忍住杀雍齿的冲动暂时放过他,可惜雍齿并没有因此感到羞愧,还在后来投靠项羽。后来,雍齿的上司张耳倒向刘邦,他再一次回到刘邦的阵营。

这个时候项羽失败已经是大势所趋,雍齿为改变自己在刘邦心中的地位,每次打仗都冲在前面以展现忠诚之心,更希望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项羽失败后,刘邦统一天下,这个时候该是算账的时刻,有功就赏、有过就罚。不过,队伍里像雍齿这样的人并不少,吕布、彭越都是此类人。

他们心中也担忧,万一刘邦翻脸不认人、突然发难该怎么办?于是干脆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也就有了上述一幕。

张良自幼聪慧、博览群书,精通兵法和谋略,是西汉时期的重要谋士,能够看出问题的根本所在,随即提出一个看似奇特但深具智慧的建议“陛下最恨谁就先封谁。”

刘邦初听这话感到不解,但在张良的解释下,逐渐明白其中的深意。简单来说,先封赏那些刘邦最不喜欢、最不信任的人,以此来安抚人心。

别人一看刘邦连最痛恨的人都封侯拜相,自己的处境要比雍齿好的多,很显然不仅不会受到清算,所受的封赏有可能比雍齿还高。

那些曾经心怀叵测,甚至背叛过刘邦的人,也就逐渐放下戒心,不仅稳住了局面,也巩固了刘邦前期的统治地位。

最后的结局

按照张良的建议刘邦决定先封赏雍齿,尽管依然对他的背叛仍心存芥蒂,但仍深知要以大局为重,为此还选择在众人面前举行隆重的封赏仪式将雍齿封为侯。

雍齿接过封号的那一刻内心五味杂陈,没有想到自己多次背叛的刘邦,竟然会如此宽容地封赏他,却不知刘邦也是在利用他。

雍齿也不傻,表面上表现得十分感激,把刘邦捧得高高的,内心却对此更加畏惧,深知这样的恩赐背后隐藏着帝王深不可测的心机。

之后刘邦按照张良的建议,逐一封赏那些曾经背叛、怀疑过他的人,让那些有异心的人感到宽慰,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刘邦的大度和胸襟,这一系列举动赢得更多人的忠心和支持。

心怀叵测的人逐渐放下戒心,开始真心效忠于刘邦,朝堂逐渐恢复稳定。刘邦借此机会,将真正有才能的人提拔到重要位置,为新建立的汉朝政权注入新鲜血液。

张良的才华让汉朝逐渐走向稳固,使得新生的汉朝逐渐摆脱初期的不稳定局面,开始长久的繁荣与发展。

不过,奠定汉朝的基础后他逐渐选择退隐,深知自己已经完成使命,也明白刘邦的政权已经稳固,不再需要自己频繁出谋划策,以养生为名告别朝堂过上隐居生活,也没有遭遇韩信、萧何那样的结局。

张良的退隐让许多人感到惋惜,却不知他若是不隐退,或许最后连命都保不住,刘邦并不是秦始皇、唐太宗那样的人,而是像朱元璋这种可共患难却不可富贵的皇帝。

雍齿的结局如何呢?得到封赏的他也知道始终没有得到刘邦的完全信任,在刘邦的统治下自己的行动必然会受到严格的监控,后半辈子在封地内安分守己不再有任何异动。

总的来说,刘邦并不是一个有才华、有谋略的人,但是他的用人之道、处理事情的手段,却让许多历史英雄都望尘莫及,也正是因为能够很好地纳谏,能够建立西汉王朝,并为后来的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0 阅读:77

言话古今

简介:世界故事集,每日一更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