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家里老妈来电话,说邻居王阿姨检查出胆固醇超标了,医生建议她少吃动物内脏和蛋黄。我妈问我:"那平时早餐吃煎鸡蛋没问题吧?"这个问题让我直冒冷汗!胆固醇问题可不是只看蛋黄那么简单,有种食物胆固醇含量是蛋黄的10倍,很多人还天天吃。
作为一名营养师,我经常发现身边人对胆固醇的认识存在误区。上周诊所来了位50多岁的大叔,他把所有高胆固醇食物归咎于蛋黄,认为自己不吃蛋黄就安全了。我问他:"那您平时吃虾米吗?"大叔笑着说:"当然吃啊,我老伴儿天天给我炒虾仁,说补蛋白质!"

这就是很多人容易踏入的胆固醇陷阱。鱿鱼、虾、蟹等海鲜的胆固醇含量远超蛋黄,尤其是鱿鱼,它的胆固醇含量高达1350-1800毫克/100克,而一个鸡蛋黄的胆固醇只有200-250毫克左右。
上个月家里做饭,婆婆买了一大堆鱿鱼,说孩子正在长身体需要补充营养。我赶紧解释:"鱿鱼确实营养丰富,但不能一次吃太多,特别是对于有高血脂风险的人。"婆婆不解:"鱿鱼不是海鲜吗?海鲜不是很健康吗?"
这种认知很普遍。很多人把海鲜当成"健康食品"无限量食用,殊不知有些海鲜正是"胆固醇炸弹"。我家老公就喜欢吃虾,曾经一顿能吃半斤。直到他体检发现血脂略高,我才告诉他:100克虾肉含胆固醇约195毫克,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蛋黄。

胆固醇高会怎样?我隔壁李大爷就是前车之鉴。他特别爱吃海鲜,尤其是鱿鱼、虾皮,几乎天天吃。结果前年查出冠心病,医生说跟他长期高胆固醇饮食有关。过高的胆固醇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不过别误会,我不是说海鲜不能吃。实际上,虾和鱿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关键在于适量、平衡。

说到这里,我想分享一个最近的发现。上周做营养咨询时,一位客户向我抱怨说她每天只吃水煮菜和白肉,却还是胆固醇高。我详细了解后发现,她把虾和鱿鱼当成"白肉",几乎每天都吃,还特别喜欢用虾皮煮汤。
虾皮是胆固醇含量特别高的食物,100克干虾皮含胆固醇高达2600毫克!很多人喜欢用它来调味、煮汤,觉得量少影响不大,却不知长期累积的影响。

我家小侄子前段时间来住,特别爱吃鱿鱼丝。一开始我也没太在意,直到有天发现他一下子吃了大半袋。我赶紧告诉他:"鱿鱼丝虽然好吃,但胆固醇很高,不能当零食随便吃。"
那胆固醇高的海鲜该怎么吃呢?我给家人制定了几个简单规则:
海鲜类食物每周摄入2-3次,每次控制在适量范围内。比如成年人一次吃虾不超过100克,鱿鱼不超过50克。

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炖等清淡方式,避免油炸、爆炒这类会增加脂肪摄入的烹饪方法。
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一起食用。膳食纤维能帮助减少胆固醇吸收,我常给家人做的就是鱿鱼炒西兰花、虾仁炒芦笋等。

上个月我妈来我家,看到我给孩子准备了虾仁西红柿鸡蛋面,就紧张地问:"虾和蛋一起吃,胆固醇会不会太高?"我笑着解释:"偶尔这样搭配没问题,关键是整体饮食结构平衡,不能天天高胆固醇。"
还有个常见误区:很多人认为吃了高胆固醇食物,血液中胆固醇就一定会升高。实际上,人体约75%的胆固醇由肝脏合成,只有25%来自食物。健康人群肝脏会根据膳食胆固醇调节自身合成。

我朋友家孩子特别挑食,只喜欢吃虾和蛋,其他什么都不吃。她担心孩子胆固醇会升高,我建议她:一方面控制这类食物的量,另一方面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尝试其他食物,形成均衡饮食习惯。
对于已经有高血脂、高胆固醇问题的人群,更要注意。我爸去年体检胆固醇偏高,医生建议他限制海鲜摄入。我帮他调整了饮食,鱿鱼、虾等高胆固醇海鲜一周不超过一次,每次量也控制好。三个月后复查,胆固醇明显下降。
还有些高胆固醇食品也要注意,比如动物内脏。猪肝、鸡肝的胆固醇含量也很高,100克猪肝含胆固醇约400毫克。我婆婆常说猪肝补血,经常给全家煲猪肝汤。我告诉她:猪肝确实富含铁质和维生素A,但也要适量,一周最多吃一次。

上周跟妈妈视频,她骄傲地告诉我,她已经把虾和鱿鱼的食用频率控制在每周一两次了,还会注意搭配绿叶蔬菜。看着妈妈越来越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营养师的我特别欣慰。
健康饮食不是简单地划分"好食物"和"坏食物",而是合理控制、均衡搭配。无论是蛋黄还是海鲜,都有它们独特的营养价值,关键在于怎么吃、吃多少。

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对胆固醇有更全面的认识,别再把所有胆固醇的"罪名"都归到蛋黄头上了,那些看起来"无辜"的海鲜,胆固醇含量可能更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