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所的隐身无人僚机专利被曝光了!

叩开科技之门 2025-01-18 13:40:00

有人战机指挥无人战机进行空战,已经成为现役五代机追求的一项高级功能。如:歼-20S、F-35、苏-57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至于下一代战斗机,无人僚机就是基本的随属配置,缺少了它六代机的战斗力就会低人一头。虽然说无人机在省去飞行员之后,只要其机体结构强度足够高,那最大过载可是要比有人机高多了。

然而,无人机的体型有限,所安装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自然也不及双发重型有人战斗机强。就像01所申请的无人机专利图一样,其只是安装了一台航空发动机而已。根据专利中所述:无人机在进行大过载机动时会出现减速的情况,这也是很正常的一种状况。如果在大过载情况下,还要不减速,那就有可能出现超出机体的承受强度极限,导致战机直接解体这种情况的发生。

而专利中的无人机还是采用的背负式进气道,此类进气道在无人机在进行大迎角飞行时进气效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再加上单台发动机推力的制约,在大过载格斗时减速也是必然的。单就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即便是无人机的抗过载能力也无法与格斗弹或者超视距空空导弹相媲美,更况且,还要面临着减速飞行。

如此这般,无人机被导弹追上并击落也是挺常见的,如果作为无人僚机使用,其生存能力也是相当的重要,能不损失就不要损失。毕竟在未来的空战中,无人机是冲在第一线的,有人战斗机受制于飞行员身体条件的限制,过载是不可能无限加大的。现有机型普遍都在-3g~+9g之间,二战时期的零式战斗机,还是可以拉到12g。毕竟螺旋桨飞机的速度有限,在短时间大过载时飞行也不会导致飞机解体。

但是现在的战斗机可不一样了,飞行速度太快,高过载配上高速度,就导致在垂直的机体的方向上会产生较高的加速度,当这个加速度超过机体的结构强度时自然就会出现解体这样的事故。因此而言,无论是有人机,或是无人机都有一定的极限过载。当飞机的过载越高,那所能够做出的机动动作就更强,躲避导弹的追击时的效果就越好。

可见,01所的加强无人机大过载时的飞行速度,自然是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能力。毕竟当导弹的发动机熄火之后,其所具有的能量就会越来越少。而对于隐身无人僚机而言,中距弹锁定它的距离也很有限。到了攻击阶段导弹的速度和机动都比较有限,而当隐身无人僚机还可以在大过载时机动的同时,拥有较高的飞行速度,那躲导弹的效果会更加的好,最终提高了战场上的生存率。

不仅仅如此,当其与敌方战机进行格斗时也将具备更大的机动优势,就意味着其在高速飞行时还具备较强的机动,就类似于五代机的超音速机动,相对于以下机型的亚音速机动时的优势。01所的方案是在机翼尾部安装6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充当辅助动力源,在规避敌方来袭导弹或者进行格斗时点火增加推力,也是一个不错的设计方案。

毕竟背负式进气道在进行某些机动时,会被机体挡住影响进气效率,造成发动机停车或者降低推力,这时打开辅助火箭发动机便可以增加推力,保持原有的飞行速度。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巧妙得解决背负式进气道在大迎角飞行时进气效率低下的方法。只不过,火箭发动机得工作时间比较短,6台火箭发动机是两台两台两台的解体工作,还是一起工作倒不可知。

这就要求这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必须是要具备多次重复利用的性能,可不能是一次性,拆拆装装就太麻烦了。火箭发动机可不是涡扇发动机,尤其还是固体推进剂的发动机。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燃料的火箭发动机才搞定没几年呢,至于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障碍,现阶段的技术发展到哪种程度还未曾见过报道。

如:研发可以承受多次的壳体与喷管、疲劳寿命较高的材料、极为可靠的多次点火系统。有了这些还不算完,还要考虑固体推进剂安装的方便性等等。整体而言,也就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将固体火箭发动机安装到无人机僚机上。只不过,该专利是在2021年申请的,至于是否会被01所用到隐身无人僚机上,还是要拭目以待。

真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0 阅读:2

叩开科技之门

简介:分享一些武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