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莫斯科不希望中亚地区像乌克兰一样,被西方打造成对抗中俄的桥头堡,因为这对两国来说都会构成巨大威胁。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
不得不说,拉夫罗夫的这番表态说得很直接了,一方面是说给中亚国家听,不希望中亚对中俄两国构成威胁;另一方面,也是说给西方国家,警告他们不要在中俄共同的大后方制造新的威胁。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俄方的反应之所以这么强烈,很有可能是跟近期美国和中亚国家的频繁互动有关。今年9月,借着开联合国大会的名义,美国总统拜登与中亚五国领导人举行了历史上首次元首级会晤——“C5+1”首脑峰会,双方讨论了包括安全、贸易投资等一系列问题。当着众多记者的面,拜登更是直接强调,美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正在走向“新的高度”。

【今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与中亚五国领导人举行“C5+1”首脑峰会】
值得一提的是,拉夫罗夫在这次讲话时,还特意提到了中国,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俄罗斯之前在讲中亚局势时,很少提及中国的,而现在提到了中国,不仅体现出了中俄关系的紧密,更反映出了俄罗斯在心态上的变化——承认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并对此持包容、开放并且信任的态度。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继承苏联的传统,一直将中亚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太欢迎其他国家进入该地区,而面对中国与中亚国家不断发展的关系,莫斯科也只是扮演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既不主动妨碍,但也不怎么积极。而现在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剧变,俄罗斯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他们不仅逐渐接受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存在,而且持一个相当开放的态度。
俄罗斯有这个心态,其实也不难理解。一方面,中国进入中亚,同中亚国家发展合作,俄罗斯可以享受到经济辐射效应,成为直接受益人。
俄罗斯如何从中受益?其中一条道路,在不久前举行的中俄元首会晤中,我们就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就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当初俄罗斯成立“欧亚经济联盟”的初衷,其实就是想效仿欧盟,拉上几个前苏联加盟国一起“组团”,以此来扩大俄罗斯的影响力。然而,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年的时间,欧亚经济联盟没有拿出多少像样的成绩,整个联盟也缺乏活力。而现在俄罗斯也想明白了,想要让欧亚经济联盟重新恢复活力,光靠自己是不行的。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对俄罗斯将有极大的好处】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很清楚,自己在中亚地区所留下的影响力空白,如果不是由中国来填补,那么来占位置的恐怕就是西方了。中俄目前保持高度的战略互信,两国在中亚并没有特别大的地缘战略冲突,我们更无意改变中亚的地区安全格局,与俄罗斯不存在竞争关系。
而西方则不一样,俄罗斯与西方现在处于全面决裂的状态,双方之间根本就不存在信任。与此同时,西方在中亚的诉求,其实是很明确的,他们希望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地区的安全格局,希望能够从根本上动摇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因此我们不难发现,美西方在与中亚国家打交道的时候,具有很强的“排他性”,针对对象就是俄罗斯。而反观中国与中亚国家打交道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排他性”。
所以两者一对比,俄罗斯自然更愿意将自己的战略大后方交给中国,而非西方。
实际上,欢迎中国进入中亚地区,也是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一种尊重,尊重他们合理、独立的选择:随着中国实力和影响力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亚国家开始选择与中国加强关系。过去俄罗斯对此的态度通常是较为消极的,而现在却是以尊重为主。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规划的中吉乌铁路,由于俄罗斯的因素,被迫整整延宕了25年。直到去年5月,俄罗斯终于选择松口,中吉乌铁路因此再次被提上日程。

【关于中吉乌铁路,我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过相关规划】
如今的俄罗斯已经逐渐意识到,他们在跟中亚国家打交道的时候,需要找到一种新的相处模式,既要保持双方的传统友谊,又要尊重彼此的利益和诉求,而不是还保持以前的那种“老大哥”与“小老弟”的关系。
从目前种种迹象来看,虽然说中亚地区成为“下一个乌克兰”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但俄罗斯能在事关中亚的问题上提及中国,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信号。相信在中俄的共同努力下,中亚地区能够实现长久的安全稳定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