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墨兰如兰明兰在外客面前出丑,如兰和明兰被父亲责罚。
祖母对王氏说,请宫里的孔嬷嬷来给姑娘讲讲规矩,以免日后被婆家看不起。
孔嬷嬷上课时,墨兰和如兰都想请教孔嬷嬷问题。
好几次如兰开口,都被墨兰抢了先,占着孔嬷嬷,不让如兰请教问题。
待孔嬷嬷借口回房之后,墨兰满口嫡出庶出,别人看不惯自己,自己还不如去死等等。
孔嬷嬷请来了家长。
当着家长的面,孔嬷嬷责罚了三个兰。每人十下手板,准备好下跪的垫子,打手板后的冰帕。
从三个兰承认错误的态度和被罚后的状态,可以看出三个兰以后的为人处世。
首先是墨兰。
墨兰作为三个兰中,年纪最大的姑娘,没有起到好的作用,也没有学到林噙霜好的方面,反而把一哭二闹三上吊发挥到了极致,不然就是陷害其他两个兰,借着盛纮的偏爱自保。
孔嬷嬷指出问题时,墨兰嘴上说都是墨儿的错,思想上却没有任何改变。
看着盛纮,可怜巴巴地说,自己想给爹爹争光,给盛家争脸。就是因为自己上进,惹的妹妹们不快。
看似在认错,实则在甩锅。
如果没有孔嬷嬷在,明兰和如兰又会像上次一样,被盛纮惩罚。
孔嬷嬷便说,你有两错,一是言错,与妹妹们拌嘴。开口闭口嫡出庶出,撒泼抱怨,这是大家的风范吗?
林小娘养出来的姑娘,怎么可能有大家的范儿?
二是心里念头不好。难道只有你长脸了,盛家才能长脸吗?你的妹妹们,就不需要长脸?今天的事,看似五姑娘挑头,实则与你大有干系。这十几日来,你事事争强好胜,事事拔尖,一遇到事情就哭天抹泪,怨怪自己是庶出,你这样做,可曾想过姐妹情份,可念半分父亲恩情?
孔嬷嬷刚说完,墨兰就狡辩:父亲,我没有。
打手板时,只有墨兰哭声最大,嘴里喊着“爹”。
实际上就是要让盛纮心疼自己,让自己免了这场板子。最好是让自己免了,另外两个继续打手板。

回到自己屋里后,墨兰明知道父母很疼爱她,偏偏说一些让父母更心疼的话:让我疼吧,疼死算了,爹爹打我打得这么狠,爹爹肯定是不疼我啦。换作平日,爹爹早就来了。今天却连阿娘都一起责骂。
墨兰并没有想今天自己有什么错,板子到底打得对不对。父亲为什么会同意嬷嬷打自己板子,自己亲娘都出场了,父亲还要呵斥亲娘。
她只想着,自己和娘,今天丢了好大的人。
自己是盛家的四姑娘,过着比嫡女还尊贵的日子。嬷嬷理应审时度势,更偏心自己才是。
父亲同意嬷嬷打手板,嬷嬷才打的。父亲打不打另外两个,她不管,只要父亲不打自己,为自己求情,父亲就是疼自己的,否则,父亲就是不爱自己了。
哪怕父亲第一时间差人送来药膏,墨兰也觉得理所当然。
我都挨打了,父亲没有第一时间来看我。只是差人送来药膏。父亲不爱自己了。

墨兰对整件事情都没有反思,觉得自己有父亲宠爱,就应该事事比其他两个兰优秀。
这样自己即使是庶女,是妾室所生,在整个盛家也是有头有脸的,即使别人不高看盛家,也会高看自己一眼。
墨兰格局不大,心思也只是在后宅之内争宠。
从小生活的环境,让她成为三个兰中,最现实,最自私的人。知道凡事都需要争抢,使用手段,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同时她也从林小娘那里学到了,怎样可以让自己得到宠爱。并且,小小年纪,她就把这种手段用在了自己爹身上。
其次是如兰
孔嬷嬷说:原本姐妹之间拌嘴是常有的,你口无遮拦,火上浇油,专挑人的肺管子戳。要知祸从口出,你的脾气得改一改。否则,将来会惹大祸。照我说,你应当比姐妹们罚得更重才是。
如兰一听,要比其他人罚得更重?本来要说什么,又觉得确实是自己做的,孔嬷嬷也没说错。
就算自己说了,也会遭来父亲母亲的一顿斥责,所以便说:我知错了,以后再也不敢胡言乱语了。
虽然心直口快,面对父母和长辈时,也是很懂分寸的。

事情结束,另外两家都在讨论今日之事。
墨兰怪爹爹不疼她,跟着自己娘,想要夺得盛纮的宠爱。
明兰和祖母总结孔嬷嬷的做事方法,并联系盛家的事情,分析每个人为什么会这么做。
只有如兰,回去便睡了。没有哭闹争宠,也没有总结。

用明兰的话来说:错了就是错了,没什么好委屈的。
如兰挨打的时候没有哭,挨打完了,父亲没有关心自己,她也没有哭。
只要自己还是嫡女,就可以压过墨兰一头。
只要墨兰和自己一样挨打,自己心里就舒服了。
如兰受到王氏的影响,觉得自己是嫡女,从小就比庶女高出一头,一定不能让庶女压过自己。
因为父亲总是宠着林小娘和墨兰,自己怎么着也不能让墨兰欺负到自己头上。
头可断,血可流,气势不能丢。
明兰是自己拉拢的对象,那肯定是自己让她做什么,她就得做什么;需要争斗的只有墨兰,仗着爹爹宠爱,想超过自己,那是不能的。
所以,有着“嫡女”护身,又有王氏的宠爱,如兰并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宅斗是什么样子的。只要墨兰吃憋,自己就算赢了,哪的是两个人一起被责罚,自己也开心。
如兰真是心思单纯。不求向上攀,只求下面的人都不如自己就可以。
有这种想法的如兰,在三个兰中,实力最弱,也是正常的。
墨兰因为是妾室所出,知道如果自己想要什么,就需要通过一些手段,争抢才能得到。
而如兰,就只想着依靠家庭地位。因为自己是嫡出,别人就应该给我嫡出的一切配置,包括尊重。
用祖母的话说:一个人,过得地太顺了,就会眼瞎耳聋。
王氏是这样的童年,现在复制粘贴到如兰的童年。
最后是明兰
孔嬷嬷:你定然觉得自己今天没有做错什么,不该受到牵连。今天就告诉你一个道理,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同气连枝,共荣共损,日后你若荣耀了,全家都荣耀,你若丢了人,全家都跟着丢人,没一个跑的。
今日你虽然没有错,你的姐姐们都错了,你没错也错了。待会儿,我要一同罚你,你可服气。?
明兰听后,好像明白了,立刻说:嬷嬷说的是,我该打。
打手板时,明兰没有哭。离开课堂,还叮嘱小桃,拿上书,晚上要抄完50遍《香约》。

盛纮问她,嬷嬷打你手板,你都不气她。打手板疼吗?既然疼,为什么不哭?
明兰:有错当罚,没什么好委屈的。
到了祖母那里,明兰便说:孔嬷嬷真是让人佩服。她知道我们几个犯错,并没有急着发难,而是由着四姐姐和五姐姐明争暗斗,直到今日,火烧起来了,才站出来主持公道,抓住错处,狠狠责罚。
这种水磨忍耐的功夫,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像大娘子,一辈子都没能学到。
孔嬷嬷最可贵的,就是早早备好的下跪的蒲团,打手掌的戒尺,打完手掌后要敷的冰帕子,也拿上来了。哪怕父亲在场,想要袒护求情,也没有余地。
孔嬷嬷知道父亲宠爱林小娘,她并没有完全揭露林小娘的真面目。她只是在点醒父亲,不能宠爱过头。
如果宠妾过头,会让儿女争宠,兄弟争权,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涉及到他的官途。
盛纮也是听到孔嬷嬷说到这些,才不得不同意打墨兰板子。
相比与其他两个兰,明兰通过今晚的事情,看懂了太多的事情。

如果说任何事情都需要引导的话,今晚的事情,就是祖母对明兰的引导。
引导她嫁人后如何处理家宅事务,后宅争斗,完全是朝着大娘子的方向培养。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通透,可以透过事情看本质。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分析事情的起因,观察别人的做法,联系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总结出自己可以用的方法,才是这场家训的重点。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