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描写的到底是宋代生活,还是明代生活?|文史宴

文史宴说 2024-08-01 23:45:03

文/娃娃鱼

因为水浒传创作完本于元末明初,所以大家一般会认为书中描写的就是元末明初的社会,其实不然。水浒的内容是从宋以来层累的产物,其中也有相当部分描写的就是宋朝社会,本文会举出许多处以飨读者。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水浒传》的故事大概从南宋初年开始流传,到明代中期成书出版,其间经历约三四百年的发展演变,整部小说可以说是宋、金、元、明四朝史实与语言的累积。

虽说是后人写成的,但小说中的宋代特征非常明显,充斥着大量宋时的生活细节。

诸如“宋代男子常在鬓边簪花、身上刺花绣”,“宋人喜欢蹴鞠,有齐云社、圆社等踢球团体”,“宋人有东岳神信仰,三月廿八是泰山神圣诞,有盛大庙会和擂台赛”,“官府常把重犯刺配沙门岛”等等,这些史实都已经广为人知了。

此处列举八条相对冷门的内容,让人看到闪烁在文学夹缝中的吉光片羽。

宋帝节日在紫宸殿上朝

《水浒》第一回,正文的第一句话——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北宋的皇帝平时在文德殿上朝,遇到正朔(元旦)和节日,才改到紫宸殿。

三月三日是上巳节,故而驾坐在紫宸。

《朝野类要·卷一》“班朝·御殿”条目下说——

本朝殿名最多。如常朝则在文德殿,五日一次;起居则在垂拱殿……贺祥瑞、圣寿、赐宴则紫宸殿。

《水浒》中先后有四次提到天子上朝的地方:

第一回是上巳节,第九十回是正旦节,因此都在紫宸殿;

第八十二回提到了两次,分别是宋徽宗决定第三次招安和梁山好汉的入朝觐见,因为是平日,所以在文德殿上朝。

这些细节都正确,可见作者对北宋的班朝制度相当熟悉。

官设的慈善药店:惠民和剂局

小说开卷的“引首”,结尾处提到——

开封府主包待制亲将惠民和济局方,自出俸资合药,救治万民,那里医治得住,瘟疫越盛。

这是说,包拯把自己的俸䘵拿出来,请惠民和济局用局方配制好药,散发给得了瘟疫的民众。

惠民和济局,应该写作“惠民和剂局”,是宋元时代的官方制药、售药机构。里面的药方均出自当世名医之手,再经官方审核,称之为“局方”。

所制的药物,一方面用于官府的赏赐,另一方面,打折优惠卖给老百姓(《癸辛杂识》中说“药价比时值损三之一”),所以叫“惠民”。

为此,户部每年要拿出数十万的钱来补贴这个药局。

《宋史·职官五》中记载——

和剂局、惠民局,掌修合良药出卖,以济民疾。

《梦梁录》说,北宋时,惠民南局在东京城的横街之南;惠民西局在金梁桥西大街近北巷口。

《癸辛杂识别集上》“和剂药局”词条,疯狂吐槽了官府的腐败,不仅以次充好,有权势者还巧取豪夺,“所谓惠民者,元未尝分毫及民也”。

皇家在元宵节的庆贺活动

小说第七十二回写道,宋江等人正在李师师的青楼里饮酒,宋徽宗突然通过地道前来。

他对李师师说——

寡人今日幸上清宫方回,教太子在宣德楼赐万民御酒,令御弟在千步廊买市。

这句话里,涉及到三个皇家庆贺节日的细节:

元宵节当天,皇帝要去上清宫孟享(即祭礼),还会在宣德楼和千步廊与民同乐,赐御酒、买市。

上清宫的位置在东京城新宋门里街北。

《东京梦华录·卷六》有词条:“(元月)十五日驾诣上清宫”。

同卷又记载了宣德楼的欢庆情况——

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

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

不过那时候,御街两侧的长廊只叫“御廊”,“千步廊”这个名字到金代才有。

至于皇家“买市”的情况,可参见耐得翁的笔记《都城纪胜·市井》。

孝宗皇帝孟享回,就观灯买市,帘前排列内侍官帙行,堆垛见钱,宣押买市食,歌叫支赐钱物,或有得金银钱者。

这里说的虽然是南宋孝宗时的情况,但实为北宋延续下来的旧制。

高俅府在太平桥

第八十一回写到,燕青、戴宗要去高俅的太尉府解救萧让、乐和。

两人带上金银,直奔太平桥而来,并说高府后有条河。

萧、乐逃出后,四人当晚就在河上的空船里躲了一夜。

这里的描述正确。

据《东京梦华录·卷一》“河道”条目下记载,东京城共有四条河,最南的叫蔡河,河上有桥十一座,其中,太平桥就在高俅府(高殿前宅)的前面。

北宋东京外城平面图

太平桥在这个位置

戍边将士的冬衣从东京发送

第八十八回,梁山军马征辽时,受阻于辽国的太乙混天象阵,三战失利。

此时正值严冬,于是双方交换了战俘,暂时罢战,以待来春。

然后,监战的赵安抚写文书到东京,申请将士过冬的衣物。

朝廷于是派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文斌押运衣袄五十万领,到宋江军前交割。

王文斌领了圣旨文书,催攒人夫军马,起运车仗,出东京望陈桥驿进发。

监押着一二百辆车子,上插黄旗,书“御赐衣袄”,迤逦前进。

戍边将士的冬衣从东京发送,是北宋早期的一种制度。

宋人江少虞所辑的《事实类苑·官职仪制一》下,有“赐衣服”一条——

国朝之制,文武官诸军校在京者,端午、十月旦、诞圣节,皆赐衣服。

其在外者,赐中冬衣袄,遣使将之。

在元杂剧《包待制智赚生金阁》中,包拯也干过押送冬衣去边关赏军的差事——

【南吕】【一枝花】我可便上西延离汴京,押衣袄临京兆。我也不辞年纪老,岂惮路途遥?

人民美术出版社《水浒传》连环画第28集《破辽国》

只不过,在宋仁宗登基后,这个制度发生了变化,冬衣不再全都从东京发出。但不少话本、小说和杂剧里,仍然保留了这个细节。

到桑家瓦听书

小说第九十回,梁山征辽得胜归来,囤兵陈桥驿,却被蔡京等出榜禁约,不许他们进城。

又逢元宵佳节,燕青和李逵偷偷混入东京看灯,来到了桑家瓦,听了一段“关云长刮骨疗毒”的评话。

燕青洒脱不开,只得和李逵入城看灯。不敢从陈桥门入去,大宽转却从封丘门入城。

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

宋代的“瓦舍”,又称瓦子(瓦市、瓦肆),或勾栏(勾阑、构栏),是城市里的娱乐场所,类似于今天的戏院。

瓦市中有各种演艺活动:杂剧、傀儡戏、影戏、散乐、讲史、说话、杂技、诸宫调、相扑争交、毬外踢弄等等。

桑家瓦位于东京内城的城东,从东北角的封丘门入城,沿着杨志卖过刀的马行街直行即可抵达。

东京内城图

已框出封丘门、马行街、白礬楼、桑家瓦的位置

《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中道——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梦华录》同时还提到,当时东京有位专门以“说三分”而闻名的艺人,叫霍四究。

不知道燕青和李逵听的三国故事,是不是就是这位霍先生讲的。

上樊楼吃酒

樊楼,是当时汴梁城里一个著名的酒楼,第七回里,陆谦曾诓林冲到这里吃酒,第七十二回宋江等人到东京看灯时,史进穆弘在这里喝得大醉。

人民美术出版社《水浒传》连环画第22集《闹东京》

不过,“樊楼”这个名字的由来却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查《东京梦华录》,只有“白矾(繁体为礬)楼”,而无“樊楼”。

《能改斋漫录》中有过较详细的解释,说东华门外景明坊有酒楼,最初因为商人多在这一带买卖白矾而得名叫“白礬楼”,后来,省去了“白”字,只叫“礬楼”。

这酒楼名气大了之后,新客人只听声音,以为酒楼的老板姓“樊”,故讹写成“樊楼”,后来又改名叫“丰乐楼”。

值得注意的是,樊楼不是一座独立的楼房,在宋徽宗宣和年间,它改建成了由东南西北中五座三层楼相连的建筑群,各楼之间用飞桥栏杆连接,明暗相通。从西楼可以望见大内,从北楼可以眺望艮岳。

南渡之后,西湖边也建了一座丰乐酒楼,便是承接樊楼的名字而来。

府衙门口的戒石铭与御制四行

小说第六十二回,卢俊义入狱后,李固找到铁臂膊蔡福,拿出五十两金子,要买他的命。

这时蔡福笑道——

你不见正厅戒石上刻着“下民易虐,上苍难欺”?你的那瞒心昧已勾当,怕我不知?

蔡福说的是宋太宗御制《戒石铭》中的两句,完整的一共有四句,是“尔俸尔䘵,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合称为“御制四行”。

而这四句话最早的出处是五代后蜀主孟昶的《令箴》,共有九十六个字,宋太宗取了其中的十六字,命各地州县衙门立石为戒。

宋太宗和宋哲宗都亲笔写过《戒石铭》,可惜未传世,现在流传下来的是黄庭坚的手迹。

因为宋高宗南渡后,曾经亲笔钩临了黄庭坚的字,将墨本再颁天下,并附诏书一道,所以遗存甚多。

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拓片

是宋高宗钩临黄庭坚的字

碑中央是他的诏书和花押

需要说明一点,“御制四行”最后一句原文是“上天难欺”,《水浒》写作“上苍”。不过,山西芮城博物馆藏有一块金代明昌元年的《戒石铭》,那上面写的就是“上苍”。

另外,《水浒》第八回,林冲在白虎节堂被高俅诬陷,押到开封府时,小说里有一段对衙门环境的描写——

官僚守正,戒石上刻御制四行;令史谨严,漆牌中书低声二字。

可见,开封府和大名府一样,衙门正厅都严格按皇帝的命令,老老实实立着戒石,刻着“御制四行”。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