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健康秘诀”,不在于运动,主要在这4点,值得学习借鉴

李可乐知识分享 2024-10-06 09:50:33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杨振宁杨老,生于1922年10月1日,目前已有102岁高龄,杨老的一生,历经波折、贡献卓绝、荣誉加身、最终归于平淡。

杨老的高寿已属不易,近些年发布的采访中,他老人家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表达准确,看上去只有七八十岁,更是羡煞旁人。

在杨老的采访中,多位主持人都问过他的“健康秘诀”,杨老总是摇摇头,说自己没什么诀窍,甚至没有刻意做过什么保养,但从只言片语中我们也发现,杨老的健康长寿离不开以下几点。

一、杨振宁认为静态更长寿,那我们还要不要运动?

杨老其实多次提到,50岁之前的他并没有运动习惯,50岁以后感受到身体的衰老,也只是没事散散步,很少做高强度的锻炼。

他认为,锻炼太过容易伤身,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到了一定年纪,养护更为重要,更多时候应该保持静态,才更长寿。

可诸多研究证明,运动对健康有数不尽的积极影响,我们到底应该相信哪个呢?这事还真是因人而异。

从广义来说,运动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

首先,运动本身会消耗热量,燃烧身体内囤积的糖分与脂肪,这不仅减轻了身体压力,还为更新的营养提供位置,让身体循环形成闭环。

其次,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心脏为血液提供动力,肺部为血液充入氧气,这都是身体的客观需要,心肺功能强大,我们的体质也不会太差。

另外,运动期间可以产生多种激素,比方说释放多巴胺缓解压力,缓解大脑的应激状态。储存褪黑素促进睡眠,进一步确保睡眠深度,修复身体损伤。

但从狭义来说,如何运动也是一门学问。

杨老并非不动,而是选择低强度运动,且坚持了许多年,现在每天也会拄拐步行一段时间,调动身体活力。

对于年纪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来说,运动应循序渐进,在保护身体机能的前提下,追求健康。

哪怕身体状况良好,平时活力特别足,也不能过度运动,尽可能限制运动强度。就拿运动员来说,高强度的运动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反而不健康,所以普通人不要追求太高的肌肉量与纤细感,应当以协调、健康为主。

二、百岁老人杨振宁的“健康秘诀”,可能是这4点

观看了杨老的几次采访,我们也发现,杨老确实有自己的“健康秘诀”,而且已经融入生活,不知不觉影响了他的一生。

1、基因

杨老曾说过,自己能长寿首先需要感谢基因,因为自己父亲、叔叔、爷爷等,爸爸这边的亲戚都患有糖尿病,且死因都与糖尿病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可自己及兄弟姐妹并没有相关的疾病,他认为,这都归功于他母亲的基因,还开玩笑说“我母亲的基因打败了父亲的基因”。

许多遗传学研究也发现,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确实会在基因留下记号,并有一定概率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一些可以促进长寿的基因,也可以通过父母遗传给孩子,让孩子更有长寿特质。

2、从不吃太饱

杨老提到,自己在昆明抗战期间,虽然顿顿不缺,但也没吃饱过,直到远赴海外留学,才第一次尝到吃饱、吃撑的滋味。

而刻在骨子里的艰苦奋斗精神,让杨老并不怎么追求食欲,一直秉承着不饿就行的态度,吃饭从不吃饱,与我们倡导的七分饱不谋而合。

近些年诸多研究也发现,有规律的限食、断食、禁食,可以让身体进入紧急状态,此时身体囤积营养开始消耗,同时免疫功能加紧巡逻,排查可能的病毒,给身体来一场大清扫。

3、保持热爱

说起本职工作,杨老总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他认为,自己对本职学科的热爱,也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单从大脑运动而言,不断攻克学术困难,可以让脑细胞不断受刺激,再次激发活力,延缓大脑衰老的速度,这也是杨老百岁高龄,仍思维敏捷的重要原因。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保持对一件事的专注和热爱,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这也是放松压力的一种方式。如果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那就多培养点有益的爱好,分散注意力、广交好友,也有利于神经放松。

4、读书静心

杨老出生于书香世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就有读书的习惯,他也曾说,读书让他更加安静、平和,这也有利于健康。

我们都知道,情绪过激容易致病,可为什么人会有情绪呢?

当一个人的认知与现实产生冲突,而且始终无法协调时,就容易焦虑、抑郁、愤怒。

而书籍可以扩展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看到并接受更多可能,如果真在现实中遇到这种情况,也更加坦然,出现情绪波动的可能性更小,患病的风险也更低。

三、拓展聊聊:哪些关于长寿的趣味研究

关于长寿的研究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挑选几个有趣的,与大家分享。

2023年7月,《PLOS ONE》发表研究称,偏胖的人更长寿。

该研究纳入了55万成年人,按照BMI指数进行分类,经过20年的随访发现:

BMI指数在25-27.4之间的人,全因死亡风险比标准体重降低5%;BMI指数在27.5-29.9的人,死亡风险降低7%。

研究人员认为,微胖人群储存的肌肉、脂肪更多,面对各种天灾及常见病时,身体防御力更强,反而生存率更高。比如,如果一个微胖人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可以通过减肥逆转疾病,而标准体重的人很难完成逆转。

2023年6月,著名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中,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通过小鼠试验,观察了各种情况的雄鼠对雌鼠寿命的影响,结果发现:

只交配不生育的“渣男”雄鼠,会缩短雌鼠寿命。

研究人员认为,这与催乳素分泌减少有关,因为啮齿动物在经过交配后,会出现假孕,推动催乳素分泌,此时催乳素分泌降低,影响了母体的行为和表达。

当然,该研究也只是提出一种可能,具体人体会不会出现这种反应,尚未可知。

在研究男女寿命差异上,诸多研究人员也有众多猜想。

比如2021年,《Elife》曾发表的相关研究认为,雄性激素与甲基化有明显关联,在阉割后这种关联减弱,公羊的寿命延长。所以,雄性激素是导致男性相对短寿的因素之一。

同年,《PNAS》发表的研究则认为,男性的短寿发生在各个年龄段。

婴儿时期,男性Y染色体导致发育障碍患病率更高。15-40岁的青壮年阶段,男性在雄激素催动下,更暴躁、易怒、尝试危险事物,发生危险的风险更高。

到60岁以后,男性吸烟、喝酒人群更多,不良习惯导致患病、死亡风险可能会更高,而为了弥补这种不平衡,在自然状态下,男性的出生率往往更高,男女的出生比例一般为105:100。

引用文献:

[1]杨吉生.百岁老人杨振宁的长寿之道[J].家庭医学, 2021(12):48-48.

[2]卓然.运动与长寿的关系[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7(1):1.DOI:CNKI:SUN:NCQS.0.2017-Z1-039.

[3]卿光明,周义义.运动是良医?——运动与健康寿命关系的认知进展及实践反思[J].体育与科学, 2023(3):11-16,22.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李可乐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