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复四年(904年)正月,长安城还笼罩在元宵节的余韵中,大明宫却上演了震惊朝野的一幕:宿醉未醒的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率兵围困,太监张彦弘手持诏书宣告太子李柷已登基。这场中国历史上最荒诞的废立闹剧,揭开了唐朝灭亡的最终章。
唐昭宗李晔的悲剧根源,早在安史之乱后便已埋下。自代宗朝程元振开启宦官典兵先例,至宪宗朝设立枢密使制度,宦官集团通过掌控神策军与机密文书,形成"南衙北司"的权力格局。会昌六年(846年)马元贽废立武宗事件,标志着宦官已能左右皇位传承。当李晔于文德元年(888年)继位时,左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掌握着十万禁军。
34岁即位的李晔曾展现过惊人魄力。景福二年(893年),他设计诱杀权宦杨复恭:先晋升其为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待其离京巡察时,命亲信孙德昭突袭其府邸。《旧唐书》记载此役"获甲兵器仗以万计",但漏网宦官逃往兴元府,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勾结反扑。这场胜利反而加剧了藩镇与宦官的联盟。
乾宁二年(895年),李晔发动针对李克用的三镇会战,暴露出军事指挥的致命缺陷。他同时命令泾原、邠宁、凤翔三镇出兵河东,却未设统一统帅,导致王行瑜、李茂贞各怀鬼胎。渭北之战中,李克用仅用五千沙陀骑兵便击溃十万联军。此役后,皇室威信扫地,长安城防竟需依赖华州节度使韩建。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的那场惊变,实为宦官集团的周密政变。据《资治通鉴》载,刘季述早在半年前就与朱全忠密使蒋玄晖达成协议。当夜值守的捧日都头孙德昭被重金收买,放任神策军包围思政殿。所谓"醉杀宫女"不过是政变借口——现场发现的九具尸体中,有六人是宦官安插的眼线。
被囚少阳院的十个月里,李晔经历了非人折磨。宦官每日通过墙洞递入的饮食时常掺杂秽物,冬季取暖用的炭火也被刻意克扣。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初一的复辟,实为另一派宦官韩全诲与凤翔节度使的交易。当李晔最终被朱全忠控制时,《新唐书》记载其"形神憔悴,见者皆泣"。
制度崩溃的缩影唐昭宗的悲剧折射出晚唐权力结构的彻底失衡。神策军自僖宗朝开始"市井屠沽"充斥,战斗力丧失殆尽。翰林学士院在昭宗朝完全沦为诏书誊写机构,宰相崔胤为对抗宦官竟引朱全忠入关。当这个延续289年的王朝走向终结时,洛阳郊外被弑的帝王,不过是权力游戏最后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