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还没有,不过也得看情况,因为有苦衷。
2019是美国大片在中国整体失灵的一年。即便存在漫威复联四巨爆款,也难掩整体失灵的底色。作为世界最包容的电影市场,大陆的票房直观反应走势。
卡梅隆编剧、监制的《阿丽塔》、正在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位列其中,格外醒目。
不论《泰坦尼克号》,还是09年的《阿凡达》,经他导演并编剧的,无不是复联四同体量的巨额票房收割机。
然而不过十年,《阿丽塔》、《黑暗命运》却相继不如预期,陷入广义的扑街。
深挖之下,跟他之前野心太大有直接关系。事后诸葛亮反推,卡梅隆从《阿凡达》起,至少潜意识里有心做“卡梅隆宇宙”。
他看来,《阿凡达》、《阿丽塔》、《终结者》分别代表人类未来的分支,即内部矛盾、外星人的、机器人的。
年轻时的卡梅隆精力充沛,自然构思、编剧、导演的计划众多。
可现实是残酷的公平,他不能每天多出一秒,随着年龄增长,衰老是不可避免的。意识到分身乏术后,开始寻找靠谱的导演,把次重要的《阿丽塔》、《黑暗命运》交出。
《阿凡达》系列才是卡梅隆最看重的作品,从一到二相隔十年。可他今年已六十五岁,作品按习惯出,已不现实。才有了二与三、四与五连拍,并分别超前定档。
如此频繁,将堪称电影式连续剧,反映出卡梅隆有生之年出完《阿凡达》系列主要故事的迫切心态。
同样的十年,出多部的平均水准肯定不如精磨一部的,甚至远远不如。
次重要的《阿丽塔》、《黑暗命运》自然没有被卡梅隆尽全力。尤其,前者剧本比导演精简许多,还没被卡梅隆看出。
他终究是人,据传至少《阿凡达2》采用更先进的裸眼3D技术。通俗地讲,观众无需戴3D眼镜,便可有3D效果。普通影厅也能放映,利于排片,最大程度收割票房。
裸眼3D堪称目前可见的技术天花板,裸眼4D需要立足极少的4D厅,根本不如普通厅普遍。至于3D打印、VR,也难以普及于影厅。
除卡梅隆年龄因素,《阿凡达》系列连拍、定档,大概也跟技术天花板有关。
但技术流的困境,非卡梅隆一人的。
同为技术流,李安的选择与卡梅隆的细节处不同。
他选择120帧做《双子杀手》,卡梅隆认为该技术不是轰动的。换言之,他眼中的裸眼3D足够轰动。这是文人气质李安与商人状态卡梅隆的分歧。文人会有些不切实际,而商人总是最务实的。
中国院线银幕2018年已突破五万块,能放120帧的寥寥。高昂的制作成本,让李安选择平庸的剧本,结果使片方美国派拉蒙亏损不少。
说来也巧,卡梅隆监制的《黑暗命运》与李安的《双子杀手》皆有同一个片方。后者扑街,地位、效益难保的派拉蒙转而把希望寄托于前者。
可惜,卡梅隆与施瓦辛格出马,也难让本片在中国大陆票房走火。
今年卡梅隆、李安相关的技术流现状,说明技术固然重要,还是故事决定最终。
由于哲学、科学、工业进入瓶颈期,无新世界观出现,故事早已被人类讲过一遍。于中国,由于环境的存在,有些国产的题材尚未出现。相比艰难提升故事碰天花板,从事相对崭新却冒险的题材更容易飘红。
前有《我不是药神》,现有票房已破十一亿的《少年的你》,最大优势是此前国产片没正面触碰的校园欺凌题材。因为正面擦边球的题材,只要创作偏上,票房火比较容易,但也有副作用,即容易撤档或搁置。除《少年的你》,管虎的《八佰》也有这样的遭遇。而一般题材的电影,哪怕创作偏上,也难获得高票房,如沙溢导演的《亲密旅行》。
由于缺乏从量到质的开创式新工业革命,有追求的电影人主要剩两条可走的路。要么追技术,要么追擦边球题材。
卡梅隆、李安同属世界级导演,做擦边球题材,太过冒险,恐难全球规模上映,只能走追技术。
而DC《小丑》侧重擦边球题材,难全球都上映。
已成历史的前几次工业革命,符合先量积累再到质的自然发展规律。
卡梅隆、李安的技术流电影,无疑会推进技术世界化,为未来某天达到质变,出现新工业革命做工作,是担当的最好体现,也是走向的积极可能。只有吃螃蟹的人领路,后面才可能有新人跟进,乃至蔚然成风。
而消极的态度,一旦撬不动地球,则会沦为鸡肋。不觉悲从中来,是苦衷的出处。
未来只要没来,技术流的电影就还有机会,正所谓我命由我不由未来。
[得瑟]一楼
电影好坏,一般不都是怪导演拍的不好吗,怎么到这就怪编剧了? 黑暗命运卡梅隆就是一编剧,电影又不是人家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