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3岁的孔忠良捡到了一块不同寻常的白色石头,在父亲的带领下上交给了陕西博物馆。
令人意外的是,这块玉石后来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父子俩则获得了20元的奖励,事情也就就此告一段落了。
但没想到44年后,博物馆专家突然又找到了孔忠良。
那么,这块玉玺究竟是什么来历,事隔多年后,为何专家又找到了当事人?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奇怪的石头·——
孔忠良1955年出生于陕西咸阳,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从上小学开始,孔忠良就学会了捡拾废品来贴补家用,虽然赚不了多少钱,但对于家里来说,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他蹲在河边,仔细地搜寻着,希望能找到些值钱的东西,就在这时,一道微弱的光芒突然闪过,刺痛了孔忠良的眼睛,他眯起眼睛,循着光源看去,发现河边的泥沙中露出了一个奇怪的石头。
这块石头不大,大约只有巴掌大小,但却在阳光下泛着异样的光泽,孔忠良好奇地拿起石头,仔细端详,石头的质地很特别,不像是普通的河石,摸起来有些温润,虽然沾满了泥土,但仍能看出它有着独特的纹路。
孔忠良心想,这块石头看起来挺特别的,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于是他就把石头揣进了口袋。
他继续在河边搜寻了一会儿,但再也没有发现什么值钱的东西,天色渐晚,他决定回家。
回到家后,孔忠良像往常一样先完成了作业,但他的心思一直在那块奇怪的石头上,写完作业后,他迫不及待地拿出石头,开始仔细观察。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石头呈现出一种神秘的光泽,孔忠良用水把石头洗干净,发现它的表面有些凹凸不平,似乎刻着什么图案,虽然看不太清楚,但这更加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正当孔忠良沉浸在对石头的探索中时,他的父亲回来了。
父亲看到儿子手中的石头,立刻被吸引住了,他虽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隐约觉得,这块石头可能不是普通物件。
父亲仔细端详了石头,又问了儿子发现的经过,思考片刻后,他郑重地对孔忠良说,捡到石头的事情先别告诉别人,等到他休假的时候,会带着儿子一起去趟博物馆看看。
听到父亲要带自己去博物馆,孔忠良兴奋不已,在那个年代,去博物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件新鲜又难得的事,所以他压下想跟小伙伴们分享的冲动,决定保守这个秘密,而父亲则小心翼翼地把石头用布包好,藏在了家里最安全的地方。
几天后天还蒙蒙亮,他们就出发了,因为家里条件不好,他们选择步行,4个小时之后终于到达了西安博物馆。
当他们拿出那块石头时,博物馆馆长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立刻将二人请进了办公室。
——·上交国家·——
二人坐下后,馆长立刻仔细询问了孔忠良发现这块石头的全过程,听完后,馆长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大发现,需要进一步的专业鉴定。
馆长请父子俩稍作等待,他需要联系一些考古和历史方面的专家来共同鉴定这块石头。
馆长进一步解释,这枚玉玺不仅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对研究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都有着重要意义,他还强调,这枚玉玺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面对这个惊人的发现,馆长郑重其事地询问孔忠良父子,他们打算如何处理这块玉玺,因为按照当时来说,并没有明确规定发现文物必须上交。
面对这个重要的决定,父亲没有急于回答,他将决定权交给了年仅13岁的孔忠良。
小小的孔忠良面对这个重大决定,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和坚定,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将这枚玉玺无偿捐赠给国家。
孔忠良的决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父亲欣慰地点点头,为儿子的选择感到骄傲,馆长更是激动不已,他被这个小男孩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了。
为了表达感谢,馆长坚持要给予一些奖励,他从抽屉里拿出20元钱,塞给孔忠良,并建议他们去尝尝西安有名的羊肉泡馍,就当奖励奖励孩子。
离开博物馆后,父亲带着孔忠良去了馆长推荐的羊肉泡馍店,对于从未离开过村子的孔忠良来说,这碗香喷喷的羊肉泡馍简直是人间美味。
吃完饭后,父亲难得地带着孔忠良在西安城里转了转,他们看到了雄伟的城墙,古老的钟楼,繁华的街道,直到晚上9点,父子俩终于走回了家。
——·44年后获表彰·——
回到家后的孔忠良的生活很快就回归了平常,他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长大成人,在村里娶妻生子,过上了普普通通的农村生活。
2012年,村里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他们四处打听孔忠良的住处。
原来,当时有一个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基金会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值得表彰的先进个人,在筛选候选人的过程中,一位年长的文物专家突然提起了44年前那个捐赠玉玺的少年。
这个故事立即引起了基金会成员的共鸣,他们决定要找到这个人,表彰他的无私奉献精神。
不过,寻找孔忠良并非易事,当年的档案记录并不完整,而孔忠良一家也从未向外人提起过这件事。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顺着模糊的线索,辗转多个地方,终于在这个偏远的村庄找到了孔忠良。
此时的孔忠良已经57岁了,常年的农活让他的双手粗糙坚硬,皮肤黝黑,他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加苍老和疲惫。
当基金会的人找到孔忠良时,他正在自家的小菜园里忙活,面对突如其来的访客,孔忠良显得有些困惑和局促。
当访客提起44年前的事情时,孔忠良一时间竟想不起来,直到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拿出了那枚玉玺的照片,孔忠良才恍然大悟。
看着照片中熟悉又陌生的玉玺,孔忠良的眼眶湿润了,他没想到,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小举动,竟然在这么多年后还被人记得。
他向基金会的人表示,自己从未后悔过当初上交国宝的决定,在他看来,那只是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没有什么好特别的。
消息也很快在村子里传开,孔忠良的儿女们也得知了父亲年轻时的事迹,他们很是惊讶,也为父亲的正直和无私感到骄傲。
基金会还决定邀请孔忠良参加在北京举行的表彰大会,对于这个朴实的农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认可。
它证明,即使是最普通的人,只要心存正义,也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孔忠良的故事,成为了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典范,激励着更多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