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菜市场总像一锅咕嘟冒泡的浓汤,各色人生在摊位间浮沉。那天瞧见一对夫妻在菌菇摊前较劲:女的拈起朵香菇左看右看,男的举着手机念叨"专家说平菇营养价值更高"。这场景多像咱们老百姓的日子——看似为鸡毛蒜皮较真,实则熬的都是生活的滋味。
作家亦舒说"婚姻好不好,看人的脸色就知道了",这话像老中医搭脉,一摸一个准。好的婚姻是暖宝宝似的贴心,孬的婚姻是冰碴子扎心窝。可谁家锅底没灰呢?关键看这灰是越扫越厚,还是成了滋养婚姻的草木灰。
第一道坎儿,卡在"话不投机"的喉咙眼。楼下开便利店的老张两口子,年轻时能抱着收音机听越剧到天亮。如今倒好,一个说"该进点网红零食",另一个怼"你当这是开杂耍铺子"。这场景多像咱们身边人——明明想碰杯,结果撞成了酒瓶子打架。可您细琢磨,哪对恩爱夫妻不是从"鸡同鸭讲"熬到"心有灵犀"的?我表姐夫原先是个闷葫芦,愣是让表姐逼着学会了"每天汇报三件新鲜事",现在倒好,连看见流浪猫打架都能唠上半小时。
第二道伤,疼在"互不理解"的软肋上。记得有回在医院碰见位大姐,举着吊瓶还要给住院的婆婆擦身。她老公倒好,坐在走廊玩手机,还嫌病房信号差。大姐红着眼圈说:"我不怕累,就怕累得像头驴,连句心疼话都捞不着。"这话扎心呐!婚姻里最要命的不是累,是累得没个声响。就像烧开水,光顾着添柴火不看火候,早晚得烧干锅。
第三道劫,栽在"斤斤计较"的算盘上。老家有对活宝夫妻,算账能算到葱花几分钱。有回为争谁多洗了双袜子,差点把洗衣机拆了称重。可您猜怎么着?去年疫情封控,俩人反倒和好了。原来被困在四十平小屋里,算盘珠子再精,也敌不过半夜饿醒时那碗热汤面。这才明白,婚姻不是菜市场砍价,是饥肠辘辘时有人肯为你煮碗阳春面。
说到底,婚姻就像老城区那些青砖房。外头看着斑驳,里头住着烟火气。裂缝怕什么?聪明人懂得灌浆修补,笨蛋才想着推倒重来。您瞧见没?菜市场那对为蘑菇较劲的夫妻,最后还不是女的拎着平菇,男的揣着香菇,嘻嘻哈哈往家走——这不就是生活吗?有商有量,有退有让,日子才能炖出陈年老汤的香。
要我说啊,过日子就得学学咱老祖宗的智慧。灶台凉了添把火,汤咸了续勺水,感情淡了多添把柴。等熬过七荤八素的年月,回头再看,那些当初要命的坎儿,都成了茶余饭后的下酒菜。毕竟,能搀扶着走完一辈子的,哪个不是一边骂骂咧咧,一边把对方的手攥得更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