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在全社会引发热议,随着一些地方的学校采取中央厨房统一配餐,预制菜将进入校园的消息传开,学生家长普遍表现出焦虑和反对。
纵观网络传言和新闻,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说法可能更多是一种方向和误解,事实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推广和实施。但即便如此,多地的学生家长请假给学生送餐的新闻仍不断出现。
预制菜进校园,之所以引发社会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普通群众来说,预制菜并不被大众广泛接受,尤其是涉及到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预制菜进校园很容易让公众产生资本介入教育的联想,让大家对教育的公益性存在质疑。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7月28日多部委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中,都点名了预制菜,并提出培养发展预制菜产业和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这似乎成了一些地方和单位推广预制菜的官方依据,也让资本看到了政策风口。在这样的背景下,预制菜进校园似乎成了大势所趋。
从今年各地不断爆发的校园食品卫生事件中,不难看出,学校对于学生的饮食卫生管理非常头痛,学校缺乏管理的主动性。尤其是采取了招标承包出去的食堂,学校把食品卫生责任推卸给了商家,但出现问题后,不少学校领导因此被问责。
在一些学校看来,采购预制菜比食堂加工更安全,毕竟工业化的东西比现场加工更稳定和好控制。一旦出现问题,也更好撇清责任。所以无论是从经济利益方面,还是从监管的责任考虑,学校都存在推广预制菜的动力。
但在学生家长看来,预制菜进入校园,成为孩子的一日三餐,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社会让普遍出现的担忧和应激反应,也让教育部门看到了推广预制菜的障碍。在预制菜进不进校园的问题上,一些地方的态度暧昧,一些地方却明确表态不支持。
对于社会的热议,9月22日,有媒体报道,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不难看出,在群众的呼吁下,最高层已经注意到了民意所向。随着教育部的表态,这一次引发社会大讨论的预制菜进校园之争,有了定论。至少在一两年内,预制菜应该不会在校园内进行推广。
预制菜并不是洪水猛兽,其实在现在的餐饮行业,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无论是大家经常点的外卖,还是高档酒店的宴席,预制菜几乎都充斥其中。对于预制菜的发展,不能一棒子打死,但在现阶段,进行大规模的校园推广肯定不合时宜。
大家反对预制菜,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充满了科技与狠活,营养无法保障,食品卫生更不好控制。所以要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没有标准和透明度的预制菜,如果预制菜想更好的发展,尽快发展科技水平,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减少添加剂的应用,让产品更营养健康,才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