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去梨香院看宝钗,是作者对薛家人的戏谑,金娃玉郎够媚俗

薇薇聊红学 2024-03-24 13:16:12

在小说《红楼梦》的读者中,没有任何人会质疑,贾府就是一座腐朽的豪门公府。

因为揭露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就是作者表达的主题之一。

在荣国府中,时刻充满着因为利益而产生的宅斗,至亲之间也如乌眼鸡一般,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而卷入其中的底层人物呢?

那些没有人身自由的仆人,更是会被这座豪门功夫所吞噬,堕入无底的深渊……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延伸到其他三大家族,所谓的四大家族,没有一家是干净的!

包括薛家同样如此。

我不知道为什么,薛宝钗居然有如此强大的主角光环,在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人设中,仿佛整个薛家既有着书香门第的家风,又有着大富之家的阔绰。

可实际上呢?

作者对薛家的讽刺,不亚于腐朽的荣国府。薛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在荣国府下层人物的嘴里,薛家就是天下老鸹一般黑的无德商家。薛家人开当铺,赚的就是穷人的血泪,靠的就是赚昧心钱发家!

当年薛家和王家纠结在一处,他们赚的第一桶金就不干净……

作者对薛家人的讽刺,从来不亚于对荣国府腐朽的揭露。两者的不同之处,只是作者对荣国府的腐朽从来都是正面描写:

比如抄检大观园;比如王熙凤和尤二姐的故事,这些就是一个大家族里最龌龊的宅斗……

而对薛家呢?

《红楼梦》是一部自传性质很强的小说,作者必须为尊者讳,因此作者在揭露自家的腐朽时,总是带着痛心疾首的悲哀。

而作者在揭露其他家族时,比如薛家,用笔就不会那么深沉,作者在揭露薛家的腐朽时,用的是一种极为戏谑的笔墨……

这种笔墨,作者从小说的主线情节展开时,薛家人住进荣国府后的第一次细节描写就开始了。

《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这一回,是薛作者为薛家作的正传。

《红楼梦》是一部细节控才能品出韵味的小说,在这一回的故事中,作者的每一句话,都在用戏谑的方式来嘲讽薛家,让人仿佛都听见了作者背后那偷笑的狡黠……

一. 戏谑的定调

本回的回前诗,读者可以先来阅读一下: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先来看这首诗的前三句,最后一句等到下一部分我再进行解读。

这首诗的前三句,香茶、美酒、女子都透着一种旖旎、俗艳的调调,没有半点的端正与脱俗,这根本不符合作者的审美。

这个时候,作者已经把对薛家的戏谑给定调了。

再继续往下看,贾宝玉想要去探望生病的薛宝钗,这时候他首先遇到了詹光(沾光)和单聘人(善骗人)。

当然这两个人物是贾政的清客,他们两个名字的谐音梗,首先也是讽刺荣国府的。可为什么,作者偏偏安排宝玉去探望薛宝钗的时候,才让这两个人物出现?

很自然的,这两个人物也在讽刺薛家。

沾光:

薛家这一家人,他们的身上有着典型的商人唯利是图的特点,他们可以付出一些请人吃饭、打赏东西这些蝇头小利,人家付出小利的同时,那可是要随时沾光的。

只要薛家人住在荣国府,他们一家人就沾了荣国府的光,就会受到荣国府光环的庇护,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

善骗人:

薛家是善骗人的一家人,这一家人的嘴里都没有实话。

从葫芦案薛家人进京都起,他们就是在金陵住不下去了,才进京都请求亲戚庇护的。

可是在这一家人的嘴里,仿佛葫芦案对他们一家没什么影响,他们一家只是换了个地方居住,他们一家进京都,主要是为了送薛宝钗待选的。

这不是骗人是什么!

之后呢?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完全能看得出,《红楼梦》中最大的噱头,就是薛家人弄出来的金玉良姻。

金玉良姻当然是假的,因为小说中没有玉,贾宝玉的那块所谓通灵宝玉,真正知道它的底细的,都知道这就是一块顽石。

金玉良姻,就是在骗人!

贾宝玉继续奔向梨香院,作者又安排了他更戏谑般地看到了两个人:吴新登(无星戥)、戴良(大量)。

大量的无星戥,会蛀虫一般地蛀空了荣国府。这时读者再看薛家呢?

薛家之所以大富,成为金陵一霸;薛蟠之所以出手阔绰,挥金如土,这些都是靠着正经做买卖得来的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薛家大富的钱根本就来路不正,薛家何尝不是养活着大量的无星戥,他们对贫困的百姓残酷的剥削,才换来的这一家子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花销。

薛宝钗就是穷人的血汗滋养着的一朵人间富贵花,这样的人哪里配说高贵。

顺便说一句,贾宝玉也不配高贵这个字眼儿。

再后,是钱华(钱开花)向宝玉请安。

荣国府是花钱如流水,而薛家又何尝不是。

薛蟠这个男人根本没有顶天立地的能力,他能赚来几千两银子,却又花出去上万银子!

一场葫芦案,薛家得搭上多少银子;一场葫芦案,薛姨妈的替薛蟠搭上多少人脉!

有的时候欠了人情债,那就是一笔永远无法还清的债务,薛家人的钱,有被债主算计那那一天。

如果贾宝玉,偶遇一个作者玩谐音梗的人物,那是偶然。可贾宝玉一连遇到5个作者玩谐音梗的人物,这就是作者的巧妙安排。

作者要同时用这5个人物,在暗指荣国府时一并戏谑薛家。

直到这些情节都结束后,贾宝玉才走进了梨香院,回前诗的最后一句,一场金娃对玉郎的大戏就要上演。

梨香院那就是演戏的地方……

二.金娃对玉郎

梨香院被很多读者认为是离乡怨的谐音,这是一种思乡的美丽与哀愁。可很明显,薛家人住的梨香院并没有这种内涵。梨香院更接近梨园,梨园本就是演员居住的场所,等到小戏子进了荣国府,更是直接住进了梨香院,客人薛姨妈一家要为了小戏子的入住而搬到东北角。

这更验证了梨香院就是个演戏的地方,而薛家是被戏谑的人家,王夫人的亲戚竟然连小戏子都不如……

正是闲言少叙,宝玉进梨香院中,自然要先给薛姨妈请安的。

然后呢?

我并没有封建到认为宝玉不能见薛宝钗,可按照那个时代的规矩,薛姨妈应该让丫鬟把薛宝钗从内宅里叫出来,这样宝钗与宝玉姐弟两个,无论是在一起玩耍还是谈笑、吃饭,只要有长辈陪着,都是合乎规矩的。

毕竟宝玉和宝钗是表姐弟,他们之间不用过分地回避。可话又说回来,他们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姐弟, 进对方内宅这种事情,还是少做为妙,他们之间还是要相互避讳才合礼数。

此时,一幕大戏就要上演,看薛姨妈是怎么做的:

他在里间不是?你去瞧他,里间比这里暖和,那里坐着。

蒙侧:作者何等笔法,里间二字,恐文气不足,又贯之以比这里和暖,其笔真是神龙云中弄影,是必当进去的神理。

当看到这句批语的时候,我真的妙赞,这竟是神评论!这几百年前的评语,就无限接近于现在的网络语言。

薛姨妈让贾宝玉进里间,这真是找的神理,按照当时的规矩,薛姨妈身为长辈,把外甥安排进亲女儿的闺房,根本就是毫无道理的。

这个时候读者在看回前诗的第4句:试看金娃对玉郎,是不是就更能品出一番滋味来。

先看表面:

金娃玉郎这两个称呼相对,这真是何等的媚俗,比作者一贯鄙视的才子佳人的小说,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看这句诗的意思:

试看金娃对玉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者让读者细看薛宝钗是如何对待贾宝玉的。

换句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就是,这个场面的主导之人是薛宝钗,而看上去主动的贾宝玉,其实是个被动的人物。

宝玉看到的薛宝钗是这样的: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很多善良的读者,在读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是温和朴素的薛宝钗,可故事的真相不是这样的。

这一回的回目叫《薛宝钗小恙梨香院》,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梨香院,这是为什么?

答案并不复杂,因为作者要突出薛家和荣国府是两家人。既然是两家人,两家人见面的时候就要拿出待客的礼数,而古代闺阁女子待客的起码礼数就是衣着、妆容整齐。

薛宝钗这样穿着一身家居服的打扮,居然连头都没有梳就见贾宝玉,在那个时代,那是相当的前卫与超前的。

怪不得作者会感慨一句,试看金娃对玉郎。这金娃薛宝钗实在是太厉害了!

再多嘴说一句,当薛宝钗住进大观园之后,大观园是荣国府的后花园,在其中居住的宝玉和小女孩没出后花园,就等于没有出家门,那个时候宝钗再同宝玉见面,规矩会小很多。

之后宝钗抬头:

甲侧:与宝玉迈步针对

只见宝玉进来:

甲双:此神情尽在烟飞水逝之间,一展眼便失于千里矣。

原来金娃宝钗,真的不是什么旧时代的淑女,这姑娘大胆而奔放,她也给过宝玉电光火石般的眼神;也渴望谱写出一段自由的恋曲……

不过可惜,金娃就是再大胆,玉郎也领会不到。事实上玉郎根本不存在,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而那块玉是补天石,在仙人的眼里这块石头是个蠢物。

与神瑛侍者有宿世缘分的是绛珠仙子,幻境里根本没有金娃的故事,宝钗的一切都是后天演绎的,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薛家人一直在撒谎,这一家人在薛宝钗的身上,弄出了一些假的奇迹,不过是为了攀高枝罢了。

在所有人的眼里,金娃和薛家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媚俗。而这一切都看着作者的眼里,作者对这一家人的描写,也只能用戏谑的方式。

0 阅读:1

薇薇聊红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