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考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1]因此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学科枯燥无味、晦涩难懂。
教师在教学中,大多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设计上,如何设置引导问题,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容易能让学生理解。但课后作业的设计和安排也是教学过程的一环节。现在的课后作业大多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作业没有学习目标,习题比较单一,或是直接搬运网上成套练习,这样可能是知识巩固不系统,不一定适合本校学情;有的作业没有难度梯度,一味的容易导致学生在做题中没有新旧知识思维的碰撞,能力得不到提升,或一味的难题累积导致学生做题时无从下手,费时费力还没有成就感;有的作业量大,选题老旧没有创新性,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考试时读不懂题,考试分数不高,认为物理学科难,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深度学习相关理论,对高中物理课后作业的设计进行研究。
研究意义新高考以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能力,要求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我国学者何玲和黎家厚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一文中认为,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的吸收新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建构,并能够合理的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在物理教学中,优质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知识结构化和培养物理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优质的作业设计能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不至于让学生望而却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是否提升,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成,是教师了解学情及后续备新课、备考等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措施(一)研究条件
1、学校是教师设计好作业的坚实后盾。
学校在学科网、教师研修网和正确云等开通网校通,让教师下载丰富的网上资料资源,方便省时;学校每年进行“教师大比武”和“名师示范课”活动,给教师提供教学模式、课堂环节处理、作业讲评等的学习平台;学科组每周两次半天的集体备课和“一周一课一研”活动,让教师有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校每年举办“教师解题大赛”和“师生统考”活动,给教师把握高考考向,体现解题快乐提供平台……
2、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设计好作业的基础。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长流水就要不断学习。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不仅要以自身储备的知识系统明确一章一节的重点知识、疑难点、易错点等题型的考查形式,还要像“长流水”一样,学习新知识,见识新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辅资料及网上下载的最新的习题、联考、统考等试题进行甄选,对往年没见过的新颖情境题要做好收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3、团队协作,集众人之力设计实现深度学习的课后作业。
我校实施“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导学案的设计到执行案的实施要经过“三备三研”:个人初备形成导学案初案、集备同备形成公共导学案和个人复备形成执行案,在此环节中课后作业同步进行。个人储备导学案时,主备人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吃透教材的编写体系,整理出教材的知识点,并针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度的思考和设计,形成导学案的初案,要将自学检测、例题、课堂检测、巩固训练等融合到导学案中形成对本节有针对性的系统练习;集体同备时,有主备人采用说课的形式解说对本节导学案的设计时也要说习题的选题标准及重点考查点,备课组其他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路进行补充,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对习题进行取舍达成共识,形成公共导学案;最后由教师个人结合本班的学情优化习题形成限时训练。

(二)高中物理作业的设计原则
1.根据教学目标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设计
在进行新授课课后作业设计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常考题型及以往学生的易错题型,这样进行作业设计针对性强。根据每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和需要掌握的程度,与前后章节的联系,有目标的设计作业的题量,让学生的时间用在刀刃上,不浪费时间。
2.要根据学情有层次的作业设计,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入难,由浅入深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过程应该是学习活动的高度参与和学习的高认知投入,是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作业设计时,要有结构性和逻辑性,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以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深度学习。新授课的作业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也是让学生见识题型、培养思维提升能力的过程。作业设计要先是巩固基础题型,再是初阶能力提升的题型,最后是思维拓展提升的题型。这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题,筛选确定习题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固有知识储备和习题的难易对习题进行排序。避免学生刚做就卡顿,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情绪低落影响后面习题的作答,使做题时间加长,收效甚微。因此作业的层次要明确,避免无效练习。
3.高考试题日常化
高考题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提升、锻炼学生心态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基础年级学生素质暂时还未达到高考的要求,我们教师可以把高考题进行分解,拆成单一模型、隐含信息少、推理过程简单的题,这样能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内容、夯实基础提升思维能力和培养低阶思维;当学生的素质达到某道高考题的要求时,我们可以改变试题条件或设问角度,把高考题变成适合学情的作业,让学生对高考题有初步的认知,锻炼学生的心态,为高三复习打基础。
4.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和考前模拟环环相扣,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深度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每节课的知识都与前后章节之间有关联,比如圆周运动在天体运动、能量守恒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都有涉及、力学更是几乎贯穿整个高中物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知识积累要周期性复习,才能记忆深刻、理解透彻、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四清”不是独立存在没有联系的,比如积累堂清、日清中的易错题收归到周清、月清中,周清、月清中的易错题累积到考前模拟中,或变条件或设问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排除易错点,还有助于学生在心里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5.布置合适的实践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书面作业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趣,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章节内容设置一些实践作业,比如制作单摆模型探索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或几个单摆一起寻找共振条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有帮助。
取得成效依照以上原则将深度学习融人物理学科作业设计中,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升,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学生会从问题情境中找出物理模型,运用物理知识解题,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能力得到提升,做题不再是经常卡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对知识点不在是浅层次的理解,还能深层次学习达到掌握和理解的境界;题量适中限时训练,能及时有效反馈学生的学情,方便下一步教学;环环相扣的四清让学生知识点得到及时巩固,了解知识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综上所述,运用以上原则进行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备战高考助力。
五、结论和讨论
本学期我在高二物理学科组,春期开学教授选择性必修一,学校没有发配套的教辅资料,为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科组安排编写导学案的同时要编写限时训练和周清试卷,根据课节内容一课一限时训练,其中3.3波的反射、折射和衍射课内练习到位没有限时训练;3.5多普勒效应、4.5光的衍射和4.6光的偏振 激光内容简单,设计单页限时训练;第二章振动图像、2.4单摆、第三章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结合和第四章全反射都是本书后三章的常考点、易错点,故除了限时训练外还有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周清出题内容除了近一周内的知识点外还有之前的知识点、易错点、创新题型都有涉及;期中考前模拟将学生的易错题进行变式练习。通过学科组教师的团结协作,选择性必修一后三章形成一整套符合我校学情的导学案和配套限时训练。



学无止境,教师在教学之余还要继续学习。由于学科组教师人员少,分工多,可能会存在对不同班型或同班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分层模糊,内容不够严谨等问题;周清、月清等对试题中物理知识命题没有形成命题清单,后续要继续改进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