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有身份越是谦虚——佛爷为何自称“觉者”?

福老大 2023-10-10 12:13:58

释迦牟尼、孔子、老子、耶稣、柏拉图被人们称为圣。不过“圣”这种词是后来者给予的封号,他们在世时断然不会这样自称。相反,这些先贤多半没有尼采那种特质,而是很懂的谦虚。就像孔子讲“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像释迦牟尼这样的佛也只是自称“觉者”。

觉者当然是汉语的词汇,在梵语中叫作“buddha”,一般也叫佛陀、浮屠什么的,叫法很多。我们经常在武侠影视剧中能听到高僧讲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里的浮屠本意是七层的佛塔。因为佛塔下面的地宫里多半都埋着佛舍利,所以佛门将佛塔视为屹立的佛体,“浮屠”也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觉呢?既然“觉”是汉语词汇,我们可以先从《说文解字》学习一下:“寤也。从見,學省聲。一曰發也”。简单粗暴的理解就是三个意思,醒悟、看见和警惕,也分别对应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态。

“觉”还有另一种有趣的解法,说是“学”和“见”的融合,就是看到了,学到了。那么佛为什么说自己是觉者呢?

我们都知道,佛家是讲五蕴皆空、四大皆空的,但这只是最终结论和世界观,是给别人讲的。对于自身来说,一是要体验所谓的空,二是要不断确认空。这不断确认的过程就是在所谓滚滚“五蕴”洪流中发现、领悟和警示,即所谓“觉”。

所以,我们就常常听到“似空非空”、“非想非非想”这样的提法,有点像辩证法的描述。其实,这是觉者门思想在一定境界中不断实践的描述,而“觉”本身则是对自然、宇宙带有敬畏之心的。

有人说,在佛门的方法论中有两条:一条是“定”,另一条就是“觉”。如果做个比喻,“定”是一棵树地上部分树干枝叶,而“觉”则是浸没于土壤的树根。所以,佛只是说“我只是树根”,而树根不断延伸的过程本身也就是整棵树茁壮成长的过程。

经卷《大乘义章》里是这样说的:“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意思说的也很明白,既能够静心入定思考,又能积极观察领悟,用所有的智慧为众生带来福祉,这就是佛陀给自己的定位。用修行人的话说叫作自觉、觉他、觉而有情,缺一不可。

如此看来“觉者”的精神其实并非独有,因为相同内涵的关键词可以是克己复礼,胸怀天下;也可以是返朴归真,无为和谐;也可以是忘我实践,奉献大同。而最后这一条,不正是革命先烈们所具备的圣人品质吗?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