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手下大将,曹操侥幸得到后,成手中“王牌”,却被司马懿害死

史先生 2022-02-23 09:27:44

(一)袁绍手下最牛大将

一提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文丑便会首先跳入人们的脑海中。其实翻看相关史册,却发现颜良也好文丑也罢,多是“吹”出来的。尤其是正史中,上来就告诉你,颜良、文丑有威名,孔融惊叹,勇贯三军……然后呢?却被关羽给斩了!

《三国演义》还实在些,颜良好歹在单挑中,斩杀过曹操的两员将领,二十回合打跑了徐晃,这才被关羽咔嚓掉。但怎么看怎么是“最佳绿叶”,为了陪衬主角关羽,才加入的这些战绩。

所以颜良、文丑由于缺乏拿得出手的战绩,实在有点名不副实,所以小编斗胆,把这两人命名为“袁绍手下传说中的最牛战将”。那么问题来了,谁才是名正言顺的袁绍手下最牛大将呢?无论翻开《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只有张郃才能称得上是名正言顺。

张郃最初的老大是冀州牧:韩馥,官任:军司马,在汉制中军司马相当于如今的参谋长或副总参谋长,可见张郃不但勇猛善战,且还很有头脑的。这便跟颜良、文丑等纯武夫,有了根本性区别。即张郃这员大将,还兼有“帅”的才能,而颜良、文丑只能是“将”!谁最牛?显然一目了之。

但韩馥实在是一位窝囊老大,由于手下将军造反,他打不过。袁绍看到了机会,一面给公孙瓒写信,相约一起来抢冀州,一面又派出亲信郭图去吓唬韩馥:公孙瓒来了,你不行,还要靠袁绍才行。结果真就成功了。袁绍轻轻松松地占领了冀州。

张郃也便成为了袁绍手下将领,终于算崭露了头角,曾率兵多次击败公孙瓒,成为了袁绍手下中郎将,一种比将军低一等的官职。虽有点才不配位,但比起当参谋来,显然张郃更愿意领兵打仗。

且由于张郃是冀州(河北)人,袁绍占领河北后,必然会安抚河北势力,故而一时间河北涌现出来许多厉害角色,比如提到的颜良、文丑,还有谋士田丰、沮授、审配等,简称“河北新贵圈”,张郃便属于这个圈内。

但这个河北新贵圈,同袁绍的亲信圈,比如郭图、许攸等堪称水火不容,比如同样主张跟曹操决战的审配,在官渡之战最紧要关头,因许攸家人犯法,竟然大张旗鼓地收监——变相打击许攸,致使许攸投降了曹操!

之所以介绍这个,是因为这是张郃最终投降曹操的根本原因——袁绍的才德无法驾驭、平衡“河北新贵圈”和“亲信圈”,导致了这两方不顾大局,不识大体,全面展开拼死内斗!

(二)曹操侥幸得到张郃

官渡之战开始后,很快来到了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曹操袭击乌巢!此刻张郃敏感意识到了乌巢要失守,因为这是曹操生死存亡下的攻击,必会拼死力战,劝说袁绍立刻派兵增援。

哪料郭图却劝说袁绍玩“围魏救赵”:曹操去乌巢劫粮,他的大营必空虚,应该全力攻击曹操大营,那样曹操被回救,这样一来乌巢危机便可以化解。

张郃反驳说:曹操熟读兵书,对这种“围魏救赵”的玩法,烂熟于胸,他必会把自己的大营布置的固若金汤。一旦曹操在乌巢完了活儿后,我们还没攻下他的大营,那一切就全完了!

若我们不看最终结果,只看张郃和郭图的意见,估计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会选择张郃的意见,因为张郃所言更符合实际!但前面说过,如今的袁绍更加倚重亲信圈,对河北新贵圈,实施打击压制。故而袁绍最终乌巢被劫、曹营也没功下来。

此刻的郭图却开始诬陷张郃。这让张郃即愤怒又害怕,因为他知道若再在袁绍手下,一定会死得很惨。所以带领着手下兵士,这些都是袁绍的精锐部队,全部投降了曹操!曹操听闻后,大喜过望亲自来迎接,对张郃说了一句话:(张郃来降)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

这个评价可太高了,把张郃跟韩信相提并论了。啥叫识货?曹操便是识货的人。因为从张郃的经历和对战局的判断来看,张郃虽比不过韩信,但却是所有三国武将中,最有战略眼光的一位。这点很快刘备便领教到了!

不过公允来言,曹操得到张郃实属侥幸。虽有许攸献计,奇袭乌巢,但倘若袁绍真的听取了张郃的意见,官渡之战谁胜谁败,还真犹未可知……

(三)成曹操手下王牌,令刘备哀叹

公元219年,这一年对曹魏来言,发生了一件震撼性的大事,夏侯渊被黄忠给斩了!事情还要从218年说起,刘备为了夺取汉中,亲领精兵进取汉中,双方互为攻守,互有胜负僵持了近一年。

第二年,刘备大军驻扎定军山,夏侯渊带兵前来争夺,双方再次爆发激烈大战。刘备亲自率领精兵,轮番攻击张郃所部,大有不杀张郃誓不罢休的架势,但却被张郃死死顶住,刘备根本啃不动,只得写信要求诸葛亮派兵来增援。

随后双方再战,刘备还是玩命攻击张郃所部,似乎眼里只有张郃,根本不把夏侯渊放在眼里!张郃接连受到刘备全力猛攻,兵力又少,情况变得岌岌可危起来。夏侯渊便亲自领兵来增援,哪料却中了刘备大军的埋伏,被西蜀大将黄忠突袭,夏侯渊战死。

主将一死,魏军大败,好在张郃走脱了。按理说斩杀了对方主将,这是值得大庆的功劳,哪料刘备却一声哀叹:“杀夏侯渊有何用,我要的是张郃的脑袋!”

为何刘备这样说?其实从刘备一直在玩命攻击张郃,已经得到了答案,即在刘备眼里,张郃才是“不是主将的主将”,只要张郃一死,汉中就算拿下了。可见刘备忌惮张郃到了何种地步。所以才说出那样一句话。

刘备真说对了。由于主将夏侯渊战死,曹操想也没想便命张郃成为了新任主将,徐晃也要听其指挥。于是张郃以主帅身份,重新调兵遣将,布置兵力,全力应对刘备来攻。刘备本想率大军渡过汉水,但无奈下令停止,因为在张郃的亲自部署下,魏兵严阵以待于汉水北侧,根本不给刘备任何机会。

就这样两军对峙在汉水两侧,直至曹操到来……所谓沧海横流时,方显英雄本色,张郃在主将战死的情况下,不但能很快安抚住军心,并以及时做出部署,逼得大胜后的刘备不敢轻举妄动。这等功夫,根本就不是寻常将领能所具备的,只有统兵主帅才能为之。

再看曹操,在大军主将被杀,即将崩溃之时,毫不犹豫地用了张郃,俨然是把张郃当成了王牌使用!那么为何曹操不早早就用张郃统领汉中,非要用夏侯渊呢?

只要明白了张郃为何最终被司马懿害死,也就明白了这个问题!

(四)诸葛亮的眼中钉,被司马懿害死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祁山时,曾视张郃为眼中钉,必除之而后快,果然在剑阁射杀了张郃!并留下一句话:吾今日围猎,欲射一马(司马懿),误中一獐(张郃)。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张郃不听司马懿的劝说执意追击蜀军,才导致被射成刺猬。简直是“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但真相是如此吗?其实从张郃在汉中战役,夏侯渊被杀后,才担任统兵主将来看,显然曹操虽知道张郃牛逼,但却是一直不信任张郃。起码比起同是降将的张辽来言, 张郃要郁闷的多。

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恐怕就是因为张郃是主动投降!所以“考察期”比劝降的张辽要长得多,故而曹操才一直把张郃当作一张关键时刻,冒险使用的王牌。在汉中战役后,张郃终于赢得了信任,开始被重用,但可惜不久后曹操便死了,曹丕篡汉当了皇帝!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张郃显然非曹丕嫡系,只能叹息时运不济。等到诸葛亮北伐时,由于曹休、曹真等新锐重臣的死去,真正的元老级重臣、能臣,也就剩下司马懿和张郃了。

皆知司马懿是士族背景,张郃属于早已烟消云散的“河北新贵圈”,这必然导致张郃会更紧密的依靠在曹魏势力上。这便跟司马懿产生了矛盾!

哪怕司马懿没有反心,但其背后的司马家族势力和当朝的曹魏势力,必定会犹如袁绍时期的“河北新贵圈”和“亲信圈”一样,为利益权力而争斗不休,直至彻底斗败一方,或遇到一位如曹操般的雄主,才能摆平,所以无论张郃愿意不愿意,他都是司马懿眼中的拦路虎。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再看史料中,张郃是如何身亡的。据《魏略》载:公元213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之所以被射杀在剑阁,并不是如《三国演义》般,张郃不顾司马懿劝阻,执意追杀。而是张郃根本不想追杀,是司马懿硬逼着张郃前去追杀。

完全跟《三国演义》相反。以张郃的能力,他完全能预料到追杀蜀军的巨大危险,同样司马懿也是老中医,他也必然清楚这点。所以,与其说张郃是战死,不如说是被司马懿害死!

0 阅读:0

史先生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