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再破纪录!1亿度燃烧千秒,离无限能源还有多远

傅宇澄丫 2025-02-24 14:19:17

2025年2月21日凌晨3点,合肥科学岛地下实验室的穹顶上,直径28米的EAST装置泛着幽蓝的光晕。控制室内,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团队屏息凝视着屏幕——当数字“1053秒”定格时,欢呼声瞬间冲破实验室的墙壁,甚至震动了楼下存放实验器材的金属架。

  

这一刻,距离人类首次提出“可控核聚变”构想已过去76年,而中国科学家们终于在这一场与太阳较量的终极能源之战中,撕开了迈向未来的大门。

核聚变的“不可能三角”:在台风中心点燃一根蜡烛

要实现可控核聚变,人类必须在三个极端条件下创造奇迹:

1. 超高温:1亿摄氏度(太阳核心温度的6.6倍),足以熔化一切物质;

2. 超高压:相当于海底1万米压力的环境,但需用磁场替代笨重的物理容器;

3. 超时长:此前全球纪录仅101秒(韩国KSTAR装置),而中国此次将时间延长近10倍。

形象比喻:  这就像在台风中心点燃一根蜡烛,既要保证火焰不被狂风熄灭,又要让蜡油凝固成稳定的形态。

中国方案如何破解“炼狱级难题”?三大黑科技突围

面对西方国家半个世纪的探索,中国科研团队用三项独门绝技打破僵局:

1. 全超导磁体:269℃的“冰封牢笼”

EAST的磁场强度高达12特斯拉,是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的2.5倍。这套由超导电缆编织的“磁笼”,能在零下269℃的液氦冷却下,将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牢牢束缚在直径1.2米的真空室内。

工程师王伟明回忆:

“第一次看到磁体达到设计电流时,整个实验室的地基都在震动。我们团队连续36小时轮班调试,才确保磁场波动不超过0.1%。”

2. 钨偏滤器:从3000℃到500℃的“生死时速”

等离子体与装置内壁接触时,温度会瞬间飙升至3000℃。中国团队研发的钨偏滤器,通过精确控制气流,将接触面温度降至500℃,比传统碳材料耐受性提升10倍。

材料学家李晓芸展示:

“这块钨片仅有硬币厚度,却能承受相当于战斗机引擎喷口的冲击。”

3. 微波加热系统:140GHz毫米波的精准“点火”

不同于传统激光加热,EAST采用140GHz高频微波,将能量精准注入等离子体中心。这套系统能耗降低40%,且能实时调节功率,如同给火焰“装上了智能温控器”。

化石能源危机倒计时:核聚变为何是人类最后的希望?

一组数据揭开全球能源的紧迫现状:

化石燃料枯竭:石油仅剩50年、天然气53年、煤炭133年;

核裂变局限:铀矿储量仅够90年,且产生致命放射性废料;

清洁能源短板:风能、太阳能受天气制约,储能成本高达煤电5倍。

核聚变的“降维打击”优势在于:

燃料无限:1升海水含300毫升氘,聚变发电量≈300升汽油;

绝对清洁:产物仅为无害氦气,无碳排放或核废料;

本质安全:反应堆失控会自动终止,如同“自带保险丝”。

法国ITER项目模拟显示,一座核聚变电站年发电100亿度,仅需20公斤氘燃料,而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需消耗300万吨煤。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核聚变逆袭之路

1. 技术突围的关键节点

2006年:EAST首次放电,成为全球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

2017年:实现101秒1亿℃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

2025年:“1053秒”突破背后,国产化率超95%,关键设备完全国产。

2. 低成本创新的“中国智慧”

东方超环设计:放弃ITER的复杂线圈结构,造价仅为其1/10;

开放合作战略:为ITER提供12%核心部件,同时推进CFET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

人才储备优势:中科大“核学院”每年输送500名专业人才,占全球总量1/3。

那么核聚变发电何时点亮万家灯火?

尽管EAST创下单项纪录,但要实现商业化仍需跨越三座“大山”:

1. 材料寿命:钨偏滤器每5次实验需更换,商业堆需连续运行数年;

2. 能量增益:Q值(输出/输入能量)需突破10,当前最高Q=1.53;

3. 成本控制:建设成本需降至3美元/瓦以下(光伏为0.3美元/瓦)。

时间表预测:

2035年:CFETR建成,Q值>10;

2050年:示范电站并网发电;

2070年:商业推广,全球能源版图彻底重塑。

七、改写文明史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在合肥科学岛的展览馆里,一幅标语格外醒目:“聚变能源——人类文明的终极解决方案。”

从1950年代苏联T1装置的初次尝试,到今日EAST的傲视全球,可控核聚变承载着人类对永恒能源的千年渴望。它或许不会在我们有生之年点亮万家灯火,但每一秒的突破,都在为子孙后代储备希望。

正如EAST总工程师龚先祖所言:

“我们不是在建造一个装置,而是在搭建通往恒星文明的桥梁。”

这座桥的尽头,是永续的清洁能源、终结的气候危机,以及一个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现在,你愿意为这座“桥”添一块砖吗?

2 阅读: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