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有登堂入室的四书五经,也有简单易懂的俗语,相比前者,俗语因为言简意赅,在民间流传更广,即便到今天,仍然不少俗语广为流传,例如“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就是其中之一。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民间的老百姓都非常喜欢,那为什么老人不能看三国,少年不能看水浒呢?其实这背后蕴含着古人善意的劝诫。
在《三国演义》中,为了争夺天下,人与人的交往中充满了阴谋诡计和尔虞我诈。一位年老之人,必定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难免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圆滑,如果经常看《三国演义》,那很可能愈加老谋深算,最终走上歪路,所以古人告诫说:“老不看三国。”
而《水浒传》呢,里面多是英雄好汉,为兄弟忠义之情打打杀杀的故事,年轻人火气旺,看多了难免会效仿,成群结伙,打架斗殴,所以才有“少不读水浒”之说。
其实还有一句含义更深的俗语,也是针对老人和少年的,只是如今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相信长生之说,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吐纳,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再用灵丹妙药辅助,甚至可以长命百岁乃至长生不老。早在秦始皇开始,中国的帝王将相、道家方士就竞相追寻长生之道,可历史上无一人实现。
到是在追求长生的过程中,古人发现了一些养生之法,虽不能长生,倒也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久而久之,这些方法演变成了一句句俗语流传下来,为后人所知。
老不泄残精
老:老人,上年纪之人;泄:消耗,浪费;残:残缺的,仅剩的;精:精气神。这句话翻译成白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上了年纪之后,精神和精气大不如从前,就不要在做那些劳神费力的事情了。
古人认为精气是生命的本源,“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人活世上几十年,时时刻刻都在消耗身体内的精气,因此到了晚年,身体内的精气已经所剩无几,再不加节制的消耗、浪费,那就会命不久矣。《黄帝内经》也曾说,人老应该禁欲,放弃那些七情六欲之事,安心平静的生活,才能长寿无病。
少不食壮火
少:年轻人;食:吃饭,饮食;壮火:指代补气,辛辣之类的食物。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是说:年轻人应该少吃大补,辛辣之类的食物。
年轻人的身体正处于巅峰期,体内阳气本就旺盛,如果再经常吃大补、热性的食物,容易导致体内火气上升,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泄,久而久之就会伤及身体,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看似一句简单的俗语,其实里面蕴含了古人的大智慧。《黄帝内经》认为,精气是人之根本,精气越足,则身体越健康,所以老人应该注重养生,不轻易消耗精气。相反,“阳盛则热”,如果长期阳气过盛,也会给身体带来危害的,所以年轻人应该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才能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