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说"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我却想说,不懂排兵布阵的厨子成不了真行家。

二十年前跟着师傅学艺,头三个月连灶台的边都没摸着。每天师傅就甩给我一筐活蹦乱跳的鲜虾:"去,把这些虾备好。"从挑虾线、剪虾须到码盘冷藏,足足要处理三个钟头。那时总以为师傅在故意刁难,直到那年中秋宴会上,二十桌客人的白灼虾同时上桌,我才明白这枯燥的备菜功夫里藏着多少玄机。
去年在西湖边遇到件趣事。某老字号餐馆的西湖醋鱼总差口气,主厨换了三批鲈鱼仍不得要领。我跟着师傅去尝鲜,老爷子夹起鱼鳃肉在舌尖滚了滚,突然掏出随身带的半瓶广东米醋。次日带着这瓶醋再战,竟让那倔强的老主厨心服口服——原来江南水质偏软,需用岭南老陈醋的刚烈才能激出鱼的鲜甜。

这让我想起《孙子兵法》里的"知己知彼"。去年接了个百人婚宴,新人点名要现杀现做的清蒸东星斑。我提前三天跑遍水产市场,最后选定六条备胎鱼养在后厨。果然当天两条主鱼突然翻肚,备胎鱼及时救场成就佳话。这招"狡兔三窟",可比米其林三星的后厨管理课程实在得多。

食材配伍更有大学问。去年在云南采风,发现当地白皮土豆脆如冬笋,与宣威火腿同炒竟有金华火腿的咸香;而东北黄心土豆炖柴鸡时,吸饱油脂后绵软如膏。这让我悟出个道理:好厨子得像将军点兵,让每样食材在最适合的位置发光。
如今我的刀具箱里永远备着三把刀:桑刀切丝、片刀削片、文武刀斩骨。有次临时顶替日料师傅,用片刀切出的刺身竟比专业柳刃刀更薄透。刀工本无定法,关键在胸有成竹——这大概就是师傅当年逼我削了三个月萝卜花的深意。

最近教徒弟们做年夜饭,我总让他们先画张"作战图":凉菜摆盘要像先锋部队迅速占领餐桌,炖菜是压阵的重骑兵需提前出发,爆炒菜则是轻骑兵看准时机冲锋。有个机灵鬼把这法子用到公司年会上,五十人份的宴席安排得井井有条,被老板夸"有将帅之风"。

回头看看厨房里的油盐酱醋,何尝不是将军帐下的兵马粮草?那口炒锅便是我们的疆场,锅铲挥动间,藏着排兵布阵的智慧。下次有人说厨子只是掂勺的伙夫,您大可以把这篇文字甩给他——毕竟能把萝卜雕成牡丹的,心里都住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