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杨利伟首飞至今,一共有22名航天员逐梦苍穹,这22名航天员之中,只有2名是女性。
即使放眼全世界,在已登上太空的五百多名航天员中,女性航天员也只占到了其中的10%。
宇宙对男女都一视同仁,造成男女比例有天壤之别的原因除了身体条件外,还有生理方面。比如说在飞往太空前,女航天员都要提前服用避孕药,这是为什么呢?
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
美国航天局曾一度放弃女性航天员由于男女身体上的差异,许多方面都会用两个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但唯独有一个地方不论男女,全凭能力,它就是航天员的选拔。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得太久了,各方面都完全适应地球生活,地球有引力,所以人有了重量。地球有氧气,让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
但太空的环境是复杂的,它没有氧气会致人缺氧,也没有引力,人类处于失重环境中,不仅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就连体内的血液循环等都会受到影响。
在同样的环境下,所有的航天员要面临的难题是一致的,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并不能让环境受一点影响,所以不论男女,通过考核才能最终飞往太空。
在1960年,美国航天局准备实施“水星计划”,在选拔航天员的时候,各项考核中,女性的整体表现其实都要优于男性的。
另一个方面,女性的体格小,在载人航天飞船的狭小空间内,女性航天员也有一定的优势。可在最终参与选拔的人中,7名航天员全部为男性,这简直令人大跌眼镜。
在此次选拔过后,美国还直接将女性航天员列为了不适合升空的对象,这一举措不禁让人怀疑,难道男女之间的差别就这么大吗?
避孕药的作用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也并不意外,美国摒弃女航天员有两点考虑,第一,女性的生理条件的确不如男性。太空条件复杂,并且实现载人航天还是有一定风险的,男性航天员会更加保险;第二,当时美国对女性的态度并没有那么友好。
不过这项不成文的规定在三年之后再次发生反转,1963年出现一个节点,那就是苏联将女性航天员成功送到了太空,并且顺利返回地球。
事实证明,女性航天员是可以做到的,但美国的顾忌也并非没有道理,他们要考虑到的是女性的生理构造,也就是血液的流通。
太空中微重力环境会令心血管系统的工作变得迟缓,而且由于失重,血液大多会在上身和头部集中,那么问题来了,人体血液只是有可能,但如果女性来月经呢?
美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 Sally Ride
美苏当时都进行过实验,如果人体在微重力环境下受伤,不仅出血量会增加,伤口还会难以愈合,将这种情况放在女性航天员身上,那事情就糟糕了。
大量血液如果排不出去,那势必会影响到女性的生育,更严重的可能会对生命安全产生影响。
不过在那个时候,由于女性月经是有规律的,况且因为技术达不到,航天员被送入太空往往两三天就需要返回地球,只要避开这个时间段,这倒也不是什么难题。
随着技术越来越发达,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的时间也逐渐加长,为了防止女性来月经,美国航天局会让女性航天员在升空之前服用避孕药。
避孕药主要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构成,它可以影响到女性的月经,让本该到来的生理期推迟,从而避免女性因生理问题发生意外。
除此之外,就是在女性航天员非月经期的时候将她们送入太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美国女航天员都会通过吃避孕药改变排卵期,从而推迟月经,成功进入太空执行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发现女性月经和伤口出血还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
观察者网:陈蓝:王亚平重返太空,女性能顶的,未来可能不止半边天?
曾经的问题不再是问题月经是子宫内膜脱落出现出血,然后子宫会将经血排出体外。但来月经的女性即使平躺着,经血也能正常排出体外,所以失重环境并不能影响女性的月经,经血也不会倒流回腹腔从而引起危险。
美国和俄罗斯曾经就有女航天员长时间待在空间站中生活,其月经并没有出现异常。在确定不会受影响后,怎么让女航天员在太空安然度过生理期成为了研究人员的下一个课题。
他们发现卫生巾和卫生棉条都可以在太空中毫无影响地使用,不过由于更换频繁,产生的废弃物较多,后研究人员也专门打造了纸尿裤,帮助解决生理问题,它不仅可以吸附血液,还可以吸附尿液。
在太空中,人们会将尿液收集起来经过处理转化为干净的饮用水,而在生理期,女性的尿液往往伴随着血液,这样的尿液是无法回收的,所以纸尿裤显然更符合选择。
不过到现在,已经有专门的卫生设备可以满足女航天员的需求了,她们无需再担心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发展,中国还专门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和生活需要做了“定制化”。
比如说根据女航天员身材特制的飞船座椅;比如说专门的女性专用舱外航天服;比如女性航天员专用手套;还有甜点、巧克力和补血食品等等。
由于太空中特殊的环境,航天员皮肤很容易出现缺水,从而变得粗糙、易过敏、加快衰老等等。
我国贴心地研发了太空护肤品,就是专门针对太空环境所进行的定制化护肤品。谁不想让自己永远保持年轻,有活力呢?
新华网:通过140多项“魔鬼训练”、学习近60门文化课……中国女航天员是怎样“炼”成的?
写在最后其实在航天任务中,男女之间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距,女性面临的困难更多,但同时,女航天员更加适合长时间的太空生活。
王亚平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改变,也不会因为航天员是女性就降低门槛。
可以说每一位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女航天员,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她们奔赴在浩瀚宇宙中,在人类航空领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