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补课班或许不是答案

曼文随心课程 2025-04-02 11:20:41

有句话说得好:“人的成长,是自己为自己买单的。”

这话虽然听着有点像那些“鸡汤”哲理,但细想想,它其实是有道理的。

孩子能不能独立学习,最终决定了他能走多远。而补课的孩子,往往只能按照别人给他设定的“学习计划”走。

补了多少,学了多少,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学。

可问题是,补课虽好,却不一定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咱们小区有个家长,他的孩子从小到大,各种补课、辅导班,样样不落,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前三。

大家都羡慕得不行,觉得这孩子注定是天生聪明,成绩好肯定是因为从小补课。可到了初二,突然发生了变化,成绩开始下滑。

你猜怎么回事?

孩子的理由很简单:“我不想学了,真的累。”

初中的压力像一块铁板压在他胸口,学习的节奏全是别人安排的,一切都围绕着“补课”和“作业”的单向反馈来转动。

结果,他越来越觉得疲惫,连最基本的自主学习欲望都丢了。

1.自主学习能力的差距

你能想象一个高三的学生,假期连手机都不敢玩,考试也不敢去补课班,结果掉进了“学习抑郁”的怪圈吗?

这正是因为从小缺乏自主学习的锻炼,越是往后,孩子越容易对学习产生反感。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补课天王”小王。小时候,数学一直是班级的第一名,家里各种辅导班撑起来,基本上每天都泡在补课里。

可到了初二,数学成绩突然垫到班级倒数第二。原因竟然是——“太想玩游戏了,反正都补过了,考试随便应付。”慢慢地,游戏成了他的生活重心,补课成绩也就变得无关紧要。

结果,到了初三年终考试,他的成绩“爆炸”得不行,和他的游戏技能一样,都变成了“爆炸”级别。

大家都在笑他:“你这是在补课班培养了‘打游戏’的技能吗?”

再说小刘,他从来没上过补课班,数学成绩也算是中规中矩,从小学到初二,哪一节课都没补过。

但他有个特点,每次做题都要琢磨半天,偶尔翻翻书,查查资料,甚至上网看教程,反正就是用尽一切办法。

结果,竟然在初二的期末考试中,突破了班级的“成绩底线”,进了前三。别人都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他笑着回答:“你们补了那么多,怎么能不学会呢?

补课班反而把你们照顾懒了,关键时刻靠的就是自己琢磨!”

2.学习内驱力的差距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那些上补课班的孩子,每天像个机器人似的,学习进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节奏一刻不放松,但成绩却一直没有什么提升;而那些不上补课班的孩子,成绩虽然一开始不算拔尖,但总能在关键时刻逆袭,超常发挥。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补课型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外界,而不是内心。

比如小李,她从小学到初中,父母一直要求她参加补习班,每天晚上都要恶补,简直就像在备战高考一样。

到了初二,成绩确实上升了,可她对学习的兴趣却完全丧失了。她抱怨:“真是太累了,连呼吸都觉得自己在跟着补课走。”最搞笑的是,有一次,她的妈妈实在忍不住了,问她:“你到底喜欢什么?”小李眼睛一亮:“我喜欢休息!”

就这样,小李硬生生地在“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变成了一个“补课机器”,而不是学到真正的东西。

你见过那种自发学习的孩子吗?

比如小明,虽然没上过补课班,但他对知识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每当考试临近,他就自己订立学习计划,一点一点推进。

最神奇的是,某次期末考试前,他一直在研究物理实验——完全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但凭借着自己琢磨,最后竟然拿了班级的物理第一。

简直是个“自学神童”,成绩自然不在话下,但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学习动力——全靠自己内心的好奇和动力。

3.亲子关系的差距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是让孩子在独立、自由的世界里去自由探索,去发现自己的潜力。而那些补课型的家庭,由于孩子的时间几乎全被辅导班占据,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亲子关系自然就会疏远。

小杨从小就被父母送到各种补习班,除了学习,几乎没有其他时间和家人沟通。

有一次,放假回家,妈妈看到他又在玩手机,有些无奈地问:“你怎么又玩手机,真是的,你都多大了?”小杨有些烦躁地回应:“妈,你能不能别老提我成绩了,我真的想有点自己的生活。”

话音刚落,妈妈愣住了:“你怎么突然这么激动?”

“没事,妈,我只是想你们能关心我,而不是只关心我的成绩。”

相比之下,小陈从来没上过补课班,家里也没对他施加过压力。他的父母每周都会安排一次家庭聚会,无论是做饭、聊心事,还是一起看电影,大家都很放松。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小陈的心理状态更健康,学习动力也更强。

每次看到成绩有进步,他都会兴奋地和爸爸妈妈分享:“爸妈,我这次又超越了自己,谢谢你们给我这份自由!”

所以说,想要孩子成绩提升,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爱上学习。

过度依赖补课,可能让孩子暂时成绩有所上升,但真正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驱动力,才是他不断进步的根本。

没有哪种补课方式能让孩子变成“天才”,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培养出持久的学习热情和智慧。

作为家长,重要的不是给孩子安排更多的补课,而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与自由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