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驻昆明以后,永历皇帝和李定国为何要多次向孙可望传达善意?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2023-03-06 08:41:59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56

李定国和刘文秀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时把云南贡院作为永历皇帝的行宫。大西军入滇后,这里曾经是四将军之一的定北将军艾能奇的住所,自从艾能奇在北征东川的时候不幸牺牲,这里一直空闲着,地方广阔,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就请皇上先在这里临朝听政吧。

事实上,如果要在昆明城里挑最好的房子给皇上住,其实根本轮不到贡院,完全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前文介绍过,孙可望在昆明给自己打造的秦王府就是金碧辉煌,极尽奢华,他自己长期在贵阳待着,又不咋住。永历皇帝之所以没搬进去,就是想给孙可望留点面子,不想让他太难堪。

一切安顿就绪,朱由榔正式开启了他在昆明的皇帝生涯。从安龙到昆明,为了救自己于水火,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在,该到了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四月,永历皇帝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二人均为一字亲王,爵位与孙可望相当。白文选在安龙府护驾有功,封为巩国公。世代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则获得了紧急情况下可以随时入奏的特权,并执掌禁卫军,负责皇帝和整个朝廷的安全。

这些人在迎驾的过程中劳苦功高,这是他们应得的。

除此之外,永历皇帝还封王尚礼为保国公,王自奇为夔国公,贺九仪为保康侯,秦王孙可望的贴身护卫张虎为淳化伯。

朱由榔当然知道,这些人是孙可望的铁杆亲信,现在对自己并不太感冒。如果能够通过对他们加官进爵,把这些人争取过来,为我所用,顺便向贵阳方面释放自己的善意,争取使孙可望回心转意,弃恶从善,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两个老熟人:马吉翔和庞天寿。没错,他俩也跟随永历皇帝来到了昆明,只不过是被李定国的部将靳统武押送过来的。

作为早就卖身投靠孙可望、残害十八位大臣的两位帮凶,马吉翔和庞天寿大概不会想到,永历皇帝居然还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这一天。

是啊,任谁也不会想到,眼看都快要被废黜的朱由榔,居然奇迹般地在李定国的拼命迎驾之下逃出生天,安安稳稳地来到了昆明。自己一直寄希望于投靠孙可望来获取荣华富贵,如今看来,真是一次失败的投机啊!

看着跟随皇帝一起从安龙逃出来的大臣们对自己咬牙切齿的表情,马吉翔和庞天寿第一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这一次,怕是难逃一死了。

庞天寿不敢想象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死法,于是,他选择了服毒自杀。

一些南明史籍记载,在被靳统武关押之后,马吉翔先是谄媚靳统武,又在靳统武跟前使劲拍李定国的马屁,最终顺利赢得了李定国的信任,得以重新进入内阁,并成为了内阁首辅。

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事实。

如果说在安龙的时候,马吉翔和庞天寿背后有孙可望撑腰,朱由榔拿他俩没有什么办法,那么在入滇之后,作为李定国和刘文秀无限忠诚的对象,朱由榔如果真的想要杀掉马吉翔,简直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马吉翔之所以没死,还能继续当他的内阁首辅,只有一种可能:朱由榔在尽可能地向孙可望表达善意,他愿意相信,孙可望之前所有违背君臣之义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一时的鬼迷心窍,只要孙可望能够回心转意,真心实意地和李定国、刘文秀一起继续辅佐自己,实现大明的中兴,那他依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秦王。

之后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一点。永历朝廷移驻昆明以后,李定国和刘文秀带领所有的公、侯、伯和将军,联名给皇帝上疏:“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秦王孙可望的所作所为有失人臣之礼。臣等提议:奉孙可望出楚,臣李定国出粤,臣刘文秀出蜀,各自带着所部兵马,镇守地方。至于驾驭天下之大权全部奉还皇上,请皇上定夺。”

朱由榔知道,品尝过绝对权力所带来的甜头,孙可望是不可能甘心做一个封疆大吏的,于是,这封奏疏就被他留中不发了。

既不忍心搬进秦王的府邸,也没有处置背叛自己投靠秦王的马吉翔,还给秦王在云南的所有亲信加官进爵,甚至就连以下犯上的秦王本人,永历皇帝都没有任何的指责,依然保留着秦王的爵位。永历皇帝的这些所作所为,不仅体现了他宽广的胸襟,更体现了他的大局意识。他非常清楚:清廷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抗清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所有能团结的人都要想方设法地团结,所有能争取的人都要竭尽全力地争取。

那么,这个时候的孙可望又在干什么呢?

得到李定国已经护送永历皇帝安全到达昆明的情报以后,孙可望气急败坏,恨不得把牙都咬碎了。自己机关算尽,百般阻挠,却还是让李定国迎驾成功,他怎能不气?李定国和刘文秀迎奉了永历皇帝,他俩以后就可以拿着天子的诏书命令自己,那自己岂不是失去了为所欲为的自由?贵阳的文武百官听说皇上已经顺利移滇,居然个个面露喜色,看来,现在他孙可望想要自立门户,恐怕都没几个人支持了吧。

和李定国、刘文秀一起同心协力辅佐皇帝?我早就已经习惯了大权独揽,这事绝不可能!出动大军讨伐他们?恐怕会引来天下人的非议。再者说,我的妻儿老小还在昆明,这不能不让我投鼠忌器啊!

现在的孙可望已然是进退维谷、左右为难了。

为了进一步争取孙可望,稳定朝廷政局,永历皇帝让刘文秀想办法与孙可望实现和解。

刘文秀为了表达诚意,亲自写就血书一封,派人送给了孙可望。

没想到孙可望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刘文秀的血书毫无任何作用,孙可望的回信如同泼妇骂街,非常狂妄。

初次和解失利,永历皇帝并不灰心。这一次,他派白文选和张虎作为使者,带着他亲笔书写的诏书前往贵阳,劝孙可望消除隔阂,重归于好。

白文选和张虎临行之前,永历皇帝各赐给他们金簪一枚,叮嘱他们说:“卿等务必要以国家社稷为重,去传达朕的善意。如果能劝说秦王重归于好,卿等的功名将永垂不朽。”

白文选和张虎到达贵阳以后,刚一见到孙可望,孙可望就火冒三丈,斥骂他们:你们作为我的部下,怎么能随便接受永历皇帝授予的爵位?

张虎原本是孙可望的贴身护卫,此人顽固不化,对孙可望仍然非常忠心。他一听国主开始怀疑自己的忠心,立即送上了永历皇帝赐给他的淳化伯印,开始向孙可望大表忠心:“国主请息怒,如果我在昆明不接受这个大印,恐怕会引起皇帝的怀疑,所以我才假装接受。在下受国主厚恩,怎敢背叛国主?反倒是白文选,他已经接受了巩国公的爵位,已经为皇帝所用了。”

张虎接着向孙可望提供秘密情报:“皇帝虽然迁到了昆明,不过就是一个摆设,啥事也管不了,所有文武大臣只会唯唯诺诺。朝廷内外的大权全都归于李定国之手。李定国信任的人,文官只有金维新和龚铭,武将只有靳统武和高文贵,对这些人不断地封官加赏。现在,昆明兵马不足三万,人心不稳,如果国主现在出兵,胜利唾手可得。”

为了增加说服效果,张虎还当场编起了更大的瞎话。他拿出了永历皇帝赐给他的金簪,说皇帝赐给他这枚金簪,就是让他来行刺国主的。

张虎这一番表忠心的话说出来,孙可望心里舒坦了,他转怒为喜,连连表扬张虎有忠心,干得好。

白文选一直站在旁边冷眼观看张虎拙劣的表演,越看越来气。在张虎添油加醋的描述下,这次和解肯定是黄了。更要命的是,自己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搞不好小命都得在今天交代了。

为了脱险,白文选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孙可望对自己的态度:“国主如果念及旧情,不必在意这些细节(指白文选接受永历所封的爵位)。若是真想抓住李定国,何须国主出马,请允许在下领两万精兵前去,我定能将李定国手到擒来。”

好小子,若不是你暗中相助,李定国怎么可能如此顺利地把皇帝从安龙接走?你分明已经被皇帝收买,还敢诳我!

勃然大怒的孙可望准备今天就让白文选见血,让他知道背叛自己是什么下场。

好在白文选平时人缘混得还算不错,在孙可望帐下诸位将领的苦苦求情之下,总算是化险为夷,没有被当场拉出去砍了脑袋。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孙可望还是下令把白文选狠狠打了一顿板子,让他长长记性。

白文选和张虎这一去,很长时间都没有等到他们的回信,永历皇帝知道,孙可望还是不愿意和解。但他还是想再争取一下,再次派出了学士杨在、侍郎邓士廉前往贵阳宣读他的旨意,希望秦王孙可望能够与晋王李定国同心同德、共济国难。

按照孙可望一贯的态度和表现,我们很难相信,永历皇帝的这次示好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孙可望居然派张虎回到昆明复命,说自己同意和解,只是朝廷必须满足他一个条件。

这可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呐,快说,什么条件?

“国主说了,除非安西老爷亲自到贵阳向他谢罪,否则他是绝不会和解的。”

李定国要是到了贵阳,你孙可望还能给他活的机会?去你娘的吧,你以为朕是三岁小孩吗?

不管心里多生气,永历皇帝仍然没有放弃,李定国去贵阳是不可能的,王自奇,你是秦王的亲信部下,你和张虎去一趟吧,好好做做秦王的思想工作。

没想到,王自奇与张虎一样的冥顽不灵。他向孙可望透露了云南的虚实,说李定国没多少兵马,建议国主立即出兵。孙可望大喜过望,命令王自奇回到云南作为内应。

回到昆明以后,王自奇向永历皇帝复命,说孙可望不愿和解,云南与贵州必有一战。随后,他立即告辞,回到楚雄整顿本部兵马,随时听候孙可望的命令。

八月,在得到永历皇帝的同意后,李定国又派孙可望旧部、总兵王麟把孙可望在云南的妻儿老小送去贵阳。临行之前,李定国亲自到昆明城外为王麟送行,千叮咛万嘱咐,希望他到了贵阳以后,能够好言相劝,使孙可望放下成见,两家和好。

没过多久,孙可望又派人来到昆明,索取自己在云南的旧部。永历皇帝表示同意,还安排了民夫予以帮助。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