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人只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
(人就怕当局者迷,一旦入了局,哪怕用十分的智慧,也比不了旁观者的五分智慧。睿智的人会因为得失而犯昏,胆量也会因为得失而不勇。)
做人,能始终保持旁观者的态度和角度,就很了不起。
曾国藩: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办大事的人,以见识为主,以才能为辅。)
李鸿章就是一位很有见识的人。
曾国荃带领湘军围攻太平军于南京时,久攻不下,朝廷让李鸿章率领淮军去帮着曾国荃迅速打下南京。
李鸿章明白,此时去南京,就得罪了曾国荃,因为人家辛辛苦苦地打到这最后一步,怎么会希望有人来分功劳?
所以,李鸿章一方面给曾国荃说他不会去分功,一方面给朝廷上奏折说自己有各种走不开的理由。
这让曾国荃独占了攻陷南京城的所有功劳。
曾国荃给曾国荃夸赞李鸿章:
“若深知弟军之千辛万苦,不欲分此垂成之功,诚能如此存心,则过人也远矣。”
(他深深的知道弟弟你的千辛万苦,不想来这里分你的功劳,如果他真是这么想的,那么他要超过平常人很多很多了。)
曾国藩后来见到李鸿章,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愚兄弟薄面,赖子全矣。”
(我兄弟的功劳,全靠你的成全。)
不出手,还让人心存感激,没有高见识的人是做不到的。
高见识,不是做了什么,而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高情商尉迟恭是李世民成功上位的一位功臣,可以说为李世民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之一。
但尉迟恭在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仗着自己曾经的功劳,经常目中无人。
有一次,李世民宴请群臣,酒席间,尉迟恭举止言谈非常地不合时宜,旁边的李道宗提醒了他一下。
尉迟恭一拳挥过去,把李道宗打倒了,还差点把一只眼睛打瞎。
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该怎么办?
不管,就乱了纲常,乱了国法。管,就伤了以尉迟恭为代表的功臣的心。
只见李世民对着群臣痛哭流涕道:
“我非常希望跟功臣们共享荣华富贵,我非常不希望像汉高祖刘邦那样杀功臣。但今天的事情让我明白,当初刘邦杀功臣也是迫不得已的。”
尉迟恭听后明白了李世民的用心,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网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情商高的人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他们擅长察言观色,洞悉人心。
勤复盘史玉柱属于在跌倒之后还能爬起来的少数企业家之一。
史玉柱能爬起来的很重要一点原因,就是他知道复盘的重要性。
他给自己的企业定了三条铁律:
第一,永远要保持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要知道企业明天可能会垮台。
第二,绝对不能轻易的进行多元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就是失控的开始。
第三,永远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这三条铁律,到现在为止,对一些企业都有警示意义。
个人的成功和企业一样,懂得反思自己所作所为的人,就是对自己的一次次复盘。
对自我的一次次复盘,就是距离完美的自我一步步靠近。
写在最后的话曾国藩:
“以瓦注着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
(以瓦片做赌注的人赌起来很巧妙,以佩钩做赌注的人赌起来就有所忌惮,以黄金做赌注的人赌起来就很容易犯昏。)
为什么?因为人往往把值钱的东西放在心上。
放在心上的东西,就容易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时,人就失去了清晰的理智,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在做的事情上。
拿不定主意时,有人提醒时,不妨问一下自己:
“如果换成旁观者,我会怎么做?”
我是红苓,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