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舞台上,更朝换代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戏码,历代开国皇帝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些幸运儿其实大多出自当时的豪门,也就是说拥有雄厚的家族势力做后盾,获得成功绝非偶然。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例子凤毛麟角。这里发一点感慨,如果你是一个凤凰男,一定不要相信那些心灵鸡汤的蛊惑,以为凭着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心想事成,一下登顶人生。历史无数事例证明,没有坚实的后盾、多方支持,那是很难实现的。你应该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工作,不要好高骛远,最起码保证你这一代在城市站住脚,然后把积累交给下一代。下一代依然要像你一样,脚踏实地,辛苦付出,在你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家族经济、人脉,把出人头地交给第三代、第四代……那么,有没有凤凰男一代就一飞冲天呢?有,但概率比你买彩票中奖一个亿都小。
不过在开国皇帝的队列中,确实有这样一头,白手起家,没有资源、没有支援,硬靠着开挂的运气,最终横扫六合,当上了开国皇帝。按说这样的人无愧大英雄,应该得到天下赞美,事实是,此人人品低劣,历来为后人所不齿。最为著名的批判则是曹魏时期的阮籍那句话:“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意思就是,当时没有真正的英雄,让这个臭小子成功了。对,这是对刘邦的评价。刘邦确实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但这掩盖不了他当初就是一“混混”的黑历史,而且品质渣得简直毫无底线。扒一扒他卑鄙的行为,让人不由感叹:这样人也能成功?
刘邦哥仨,他是老三,所以又叫刘季。刘邦年轻时就是一街井混混,吊儿郎当,游手好闲,正事儿不干,典型的一“败家子”,气得他父亲太公恨不得掐死他,很不待见。这并非探花小哥编排,直到刘邦做皇帝后,对当初父亲的态度仍然耿耿于怀,曾经拿话刺激父亲,说我比老大、老二怎么样?太公无奈,只能说:你厉害,你厉害……
刘邦当初混到什么地步?他好吃懒做,恬不知耻,经常去吃人家樊哙的狗肉不给钱,惹得樊哙见了他就像躲瘟神一样,处处绕着他走。可是刘邦根本不拿自尊当回事,依旧死皮赖脸地照吃不误,连乞丐都不如。其人品低下,渣得无底线的表现主要在以下两件事。
其一是刘邦彭城大败,坐着一辆马车逃命。眼见追兵越来越近,他竟然干出把亲生儿子、女儿踹出马车丧心病狂的举动,而且不是一次。这也是有据可查。《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记载: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危急时刻,贪生怕死,为了逃命,连至亲骨肉都毫不顾惜,而且亲自动手,不知他两位儿女心理阴影面积面积有多大。更为离谱的是,因为属下夏侯婴不服从命令,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数次救回这两位儿女,以致气急败坏的刘邦竟要杀他……
另一件事是项羽、刘邦对垒,项羽捉到了刘邦的父亲太公,项羽在阵前威胁刘邦说,如果不赶紧投降,就用水煮了他父亲。刘邦毫不在意,无耻回答:“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意思就是,当初咱俩拜把子,我父亲就是你父亲。对他,你爱咋咋地。要是真烹煮了,到时一定要分给我一碗汤哟!
没有最不要脸,只有更不要脸!
综上可以看出,刘邦“混混”出身,决定了他必然一身“痞气”,渣得毫无底线。但就是这样一个“混混”,最终竟然混成开国皇帝,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古人云: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可看看刘邦这些德行,真不知道他怎么也能成功?可见许多古人所言,也不一定全准确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