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的一天,奄奄一息的庐隐拉住丈夫的手,用尽仅剩的一丝力气微弱地说:“算了,告了她又有什么用呢?”随后,便永远闭上眼睛,丈夫将庐隐生前的全部作品放入棺材内。
庐隐是五四时期有名的女作家,与冰心、林徽因并称“福州三大才女”。可是,这位女作家小时候却是过着“爹不疼,娘不爱”的生活。
庐隐,原名黄淑仪,出生当天外祖母去世,母亲认为她是不祥之人,因此不喜欢她。
1919年秋天,庐隐带着教书攒下的200块钱,来到北京女子学校成为一名旁听生。在这里,庐隐开阔了眼界,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
不久,庐隐的未婚夫林鸿俊来信催她回去举办婚礼。
但此时,庐隐发现自己与林鸿俊志趣不同。她是一个觉醒的新时代女性,而林鸿俊思想守旧,希望她在家相夫教子,不喜欢她整天抛头露面。
受新思想影响的庐隐,经过再三考虑与林鸿俊解除了婚约。虽然这段婚约是她曾经在母亲那里努力争取来的,但她也深知,两个不同频的人婚后的平庸生活有多可怕。
后来,庐隐在学期考试中成绩优异转为正班生,同时被选为学生会干事。在一次同乡会上,她认识了郭梦良,也让她陷入了一段不为世人理解的爱情中。
郭梦良是北大哲学系的高材生,不但文气英俊,而且睿智健谈,庐隐深深地被他吸引。而郭梦良也倾慕庐隐的才情,才子佳人就这样很自然的走到一起。
如果郭梦良没有妻子,他和庐隐的爱情会得到所有人的祝福,但现实恰恰相反。
郭梦良来北京求学前,家里为他安排一桩包办婚姻,婚后一个月他便离家。他跟庐隐坦言,与妻子没有爱情,而且他的家乡习俗是可以娶两个妻子的。
此时,庐隐很苦恼,她想要放弃,但又割舍不下郭梦良的苦苦追求。
1923年,庐隐背负着世俗的嘲讽与家人朋友的反对,嫁给了郭梦良。他们在上海的一个小旅馆举办了婚礼。
婚后不到三年,郭梦良因肺病去世,女儿才十个月大。庐隐忍痛带着女儿,护送丈夫的灵柩回老家。
在郭家,庐隐与郭家父母、郭梦良的原配同住一个屋檐下,她深深感受到了做小的卑微和屈辱,婆婆时常对她恶言恶语。
庐隐为了补贴家用,白天去女子师范学校授课,只有夜里才有时间写作。婆婆看不惯她整天涂涂写写,嫌弃她白白浪费油灯。庐隐实在忍无可忍,与婆婆大吵一顿后,带着女儿毅然离开福建。
为了女儿,庐隐重新振作起来,她决定捡起自己的写作事业,这也为她迎来了又一段婚姻。
一次,庐隐偶然认识了青年诗人李唯建,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比庐隐小九岁。李唯建对庐隐的文学成就早有耳闻,见到本人后更是被她身上的坚韧不屈所吸引。
两人的共同爱好都是文学,李唯建便经常主动找庐隐交流,从文学聊到人生,李唯建对庐隐展开热烈追求。
庐隐觉得他们之间的障碍太多,断然拒绝了李唯建。但李唯建没有放弃,每天给庐隐写信,在他写了68封信后,庐隐终于接受了他。
1930年,庐隐带着与前夫的女儿,嫁给李唯建,她再一次受到世俗嘲讽和批评。在那个年代,一个结过婚还带着女儿的女人,嫁给比自己小9岁的青年,这让庐隐成为众矢之的。
婚后,他们到日本居住一段时间,那段时间是庐隐一生中较快乐的时光,几个月后因为经济压力,又举家回到杭州。
半年后,他们的女儿出生,这给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多增加一份开支,于是夫妻俩拼命的写文写诗,勉强才能维持全家人糊口。
后来到了上海,李唯建进入书局任编辑,庐隐到女中教书,一家人的生活才稳定下来,可惜好景不长。
1934年5月13日,庐隐与李唯建的二胎即将出生,为节省开支,他们花几十块请一个助产士到家里接生。不料,在分娩时因操作不当,导致庐隐大出血,送到医院时已经无力回天。
李唯建悲痛万分,想要告那位助产士。临终前,奄奄一息的庐隐拉着丈夫李唯建的手说:“算了,告他又有什么用呢,不要去造成另一个家庭的不幸。”
说完,年仅36岁的庐隐便撒手人寰。李唯建将庐隐生前创作的所有文学作品放入棺材内,让她毕生心血陪伴她安息。
庐隐的一生,犹如璀璨的烟花,她敢爱敢恨,与世俗抗争,每一次都轰轰烈烈。
她的坚韧,让世人为之敬佩,她的才华,为文学史上留下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