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童”李泌曾献出平定安史之乱的良策,为何未被采纳?

汉奎文化啊 2025-02-14 18:16:33

公元756年,唐军在与叛军战斗中的处境堪忧,唐肃宗急于反攻和收复失地。而一位名叫李泌,自幼便以聪慧闻名的“神童”,在朝中提出了一个战略构想:以两年时间彻底平定安史之乱。然而,这一切并未如他所愿展开。

当时,唐肃宗任命宰相房绾统帅进行反攻,但事与愿违,唐军遭遇了一次重大的失败,四万余将士战死沙场。肃宗在这次惨痛教训后,转而向李泌求教。李泌认为,根据敌军战况、心理及战略调整,只需两年便可平定这一切。首先,应从疲惫敌军入手,再予以致命一击,先攻河北,再复两京,稳打稳扎,直捣叛军老巢。

李泌的精妙战略首先在于识破敌人的弱点。他观察到安史叛军并未巩固后方基础,且核心将领不多,大量人员为被胁迫从事的百姓。以史思明、安守忠等寥寥数将为首,可以利用这一点将叛军牵制在各个战线上,通过分散其兵力,制造疲劳战,然后从两翼合围,全歼叛军。这一策略,不仅节省反攻成本,还能够从战略上制敌先机。

李泌提议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利用李光弼从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入河东,并牵制住敌军在范阳和常山的兵力,同时调动陛下的主力部队,两翼配合,以逸待劳。当敌军被迫往返救援疲惫不堪之际,再集中力量从塞北出击,先取范阳,摧毁叛军根据地,然后东西合围,彻底歼灭敌军。

李泌的方案,其根本是在战术上利用兵力优势,战术上打击敌方弱点,战略上避免直接对抗的高风险操作。然而,对于唐肃宗来说,再理性的分析也无法动摇其心中对长安的眷念。肃宗坚持认为,当务之急是尽速收复长安、洛阳这两个政治中心,从而恢复朝廷对全国的号召力和威望。在肃宗看来,拖延战事,迂回战法,延缓时间将更加不利。

李泌的思路并非没有根据,正如他在提出方案时分析的那样,如果草率攻占长安,将导致近距离的中央集权无法稳定,而战局纵深的敌军则得以喘息并再度壮大。肃宗的坚持,最终导致其绕道而行,依赖回纥援军,以血之代价收复了两京。事后,事实证明,叛军虽暂时被击退,但战乱却远未平息。

肃宗的决策无视了李泌对敌军七寸的精准把控,导致整个反叛战事旷日持久。一方面,叛军在两京之外重新整备、反扑,使得唐军陷入持久战的泥潭。一些重要的忠诚将士如李光弼、郭子仪被长期困于各类战斗任务中,难以完成根本性的战略打击。对内的连年战争,使得江淮、南阳等财赋重地承受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从战略角度看,李泌建议的平叛方式具有长远眼光和实战可行性。而唐肃宗在“晨昏之恋”的影响下,不顾一切地推行正面快速反攻,虽然短期内取得了两京的胜利,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叛乱问题。更糟糕的是,这种策略遂使得北方藩镇问题愈演愈烈,终成朽木之患。

总而言之,从长远的国家利益出发,唐肃宗未能领会并采用李泌的智慧,以致错失了快速有效平定叛乱的良机,为唐朝的衰败埋下伏笔。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