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不少人选择出国留学深造。
国家对此行为也是支持的,但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的人学成之后不再归国、彻底留在国外。
而更离谱的是,当年,一位正当红的京剧名角受邀去国外演出,一去不返。
而20年后,她决定回国养老,却口碑逆转成为了老艺术家!
她就是,著名的京剧演员--齐淑芳。
齐淑芳,家中的长辈们都是京剧领域的佼佼者。
在浓厚的京剧氛围中成长,齐淑芳自幼便会咿咿呀呀地练习着京剧唱腔。
13 岁那年,齐淑芳自信满满地报考戏曲学院,却落榜了!
这让家人觉得她可能并不适合这条路,还是专心读书吧。
但生性倔强的齐淑芳,劝说家人再给她一次机会。
心软的母亲,同意了她的请求。
这次,在长嫂张美娟--中国京剧第一女武旦的指导下,齐淑芳基本功越来越扎实。
一年之后,齐淑芳如同浴火重生一般,身段优美、技巧熟练。
不失所望,第二年,她考上了上海戏曲学院。
在学校的监督和大嫂的教导下,齐淑芳进展神速。
1960 年,毕业的齐淑芳以一场精彩绝伦的《三战张月娥》毕业大戏,成功斩获了无数观众的喝彩与夸赞。
甚至演出后,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来到后台,赞叹道:“后起之秀!”
有了梅兰芳先生的赞誉,齐淑芳顺理成章地进入戏曲团,在京剧界的地位也迅速提升。
进入戏曲团后,齐淑芳迅速成长为团里的中流砥柱。
没过多久,齐淑芳便跟随剧团,前往西欧演出。
而且,不同寻常的是这次巡演是中国京剧界首次赴欧演出,意义重大。
他们在西欧的演出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独特魅力。
场场座无虚席,就连站票都销售一空,轰动一时。
而后,齐淑芳在国际上名声大噪,又率团参加了维也纳国际艺术节。
在国内,齐淑芳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京剧明星。
功底扎实,唱腔优美,身段优雅,深受观众喜爱。
这时,齐淑芳的爱情来了。
她的丈夫龚国泰,同样是戏曲艺术的工作者。
婚后更是承担了家中的大小事务,让齐淑芳能够专心发展自己的事业。
彼时,事业爱情双丰收的齐淑芳,在国内外戏剧界都声名大噪。
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京剧的骄傲。
但谁也没有想到,未来的某一天,齐淑芳会做出一个震惊世人的决定。
1988 年,齐淑芳带领 30 多名演员,受邀赴美演出。
初到美国,他们被美国的繁华景象所震撼。
车水马龙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他们对美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毫无疑问,当天的演出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演出结束后,齐淑芳激动不已,她想要留在美国!
产生这个念头后,她发现,团队里很多人都有同样的想法。
于是,他们办理了手续,留在了美国。
不用多说,这一决定国内同胞强烈指责。
许多人认为他们背叛了祖国,为了个人利益抛弃了家人、愧对国家的培养。
为此,齐淑芳的家人和朋友,多次打电话劝说她回国。
但她铁了心要留在美国,还要求丈夫龚国泰同意离婚。
不久后,齐淑芳成立了“齐淑芳京剧团”,还宣布与美籍编导丁梅魁结婚。
齐淑芳在美国打着“传播中国文化” 的旗号,开始了她在美国的新征程。
但没想到,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剧团的表演鲜有观众,美国本地人对京剧的兴趣并不大,不像那场演出一样人人称赞。
为此,成员的演出费从原来的一人 300 美元,骤降到 7 个人分 300 美元。
这样的价格,让齐淑芳觉得受到了侮辱,她拒绝了这场演出。
为了维持生计,齐淑芳带领剧团到处巡演。
但艰苦的生活条件、不稳定的收入状况,让剧团面临着崩溃的危机。
但齐淑芳并没有放弃,她像许多普通劳动者一样去餐馆刷盘子。
曾经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京剧名伶,如今却在餐馆刷盘子,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她心中充满了苦涩。
但齐淑芳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她在华人社区中努力推广京剧。
和同伴们开始在街头表演京剧,吸引过往的华人观众。
这种异国他乡的文化表演,让许多久居海外的华人感到既熟悉又亲切。
他们纷纷伸出援手,支持齐淑芳和她的剧团。
而真正好起来的契机,是一位华裔音乐家的出现。
出于对京剧的热爱、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对方决定伸出援手。
在他的帮助下,齐淑芳和剧团成员们成功拿到了绿卡,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齐淑芳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努力发展京剧团。
渐渐地,齐淑芳的京剧团在美国逐渐小有名气。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走进剧院,欣赏这一来自东方的古老艺术。
齐淑芳还广收门徒,教来自不同的种族和背景的外国人唱京剧。
齐淑芳还在2000年荣获了美国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至此,她在美国的事业迎来了顶峰。
但岁月流逝,当齐淑芳步入暮年,思乡之情渐浓,她决定回国探亲。
2008年,当她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心中百感交集。
但等待她的,并非都是温暖的欢迎。
一些人质疑她此次回国是为了 “捞金”;还有人指责她当年的 “叛逃” 行为不可原谅。
但齐淑芳始终坚称留在美国是为了推广京剧文化,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这门古老的艺术。
她的方式可能被一些人误解,但她的初衷和努力是值得尊重的。
对齐淑芳来说,或许身处何处并不重要!
她只想要将京剧这门艺术弘扬光大,为京剧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至于她的是非功过,就让后人去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