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误发"家书"暖人心:求职路上需要这份真诚

社界透镜 2025-04-19 19:50:24

前些日子,湖南衡阳一家三甲医院闹了出"家丑外扬"的趣事。就像街坊王大妈错把给女儿写的相亲条件贴到小区公告栏,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工作人员手一抖,把各科室"招女婿"的私房话全晒在了官网上。急诊科写着"本科就行,反正要值夜班",重点科室坦言"现有博士坐镇,硕士来了恐难出头",最实在的康复科直叹气:"科里仨大夫都忙得脚打后脑勺,实在带不动新人"。

医院误发的科室2025年用人计划需求摸底汇总表 来源:九派新闻

谁曾想这份"家书"意外走红,评论区成了大型认亲现场。应届医学生小陈留言:"看着像老家舅舅喝高了说的掏心窝子话,实在!"转行护士李姐感慨:"比那些'待遇优厚、平台广阔'的场面话贴心多了,这才是过日子该有的实在劲儿。"

医者仁心遇上人间烟火

这份乌龙公告就像医院走廊飘来的消毒水味,乍闻刺鼻,细品却透着令人安心的真实。麻醉科那句"现有团队年龄偏大",让人眼前浮现科主任花白的鬓角;儿科标注"急需年轻血液",仿佛听见老专家们盼接班人的急切。

这让我想起老家县医院的张院长。每年招聘会,他总把科室难处摊开说:"咱急诊科三班倒,想考公务员的别来""妇产科夜诊多,男同志得想清楚"。虽然年年被上级批评"不会包装",可经他手招的医生,十个有九个扎根基层超十年。

信息透明是场双向奔赴

求职这事儿,说穿了就像老话讲的"穿衣要合身,吃饭要对胃"。可如今招聘启事常写得云山雾罩,活像相亲时只说"相貌端正",见面才知谢顶还镶着大金牙。朋友小吴去年应聘某私立医院,招聘写"提供成长空间",上岗才发现要一人管三层楼病房。

反观这份误发的需求表,倒像丈母娘相女婿时摆家底:"我家闺女性子急""咱家房贷还有二十年"。求职者小王说得在理:"知道科室底细,就像打牌先看明牌,该跟该弃心里门儿清。"

职场需要更多"透亮窗"

这出阴差阳错的温暖剧,揭开了职场信息差的厚帷幕。想起早年间找工作时,父亲总叮嘱"要托人打听实情",如今年轻人却说"就想找个能说亮堂话的单位"。某三甲医院人事科刘主任坦言:"现在孩子们面试都敢问'科室派系多吗''领导骂人吗',倒逼着我们学实在。"

就像菜市场里,越来越多的摊主主动展示进货单。杭州某医院去年试点"科室直聘",把科室现状做成短视频,结果简历投递量翻倍。护理部主任笑称:"我们把夜班频次、护患比写得明明白白,反而招来不少'铁娘子'。"

真诚才是最好的聘书

这场美丽的误会,让我想起新婚时老丈人的交代:"两口子过日子,宁可吵明白架,别说糊涂话。"职场何尝不是如此?老家表弟去年入职某医院,三个月就辞职,只因招聘时没说明要兼管仓库。要是早知道,他这个药学硕士定会提前学点仓储管理。

说到底,找工作就像找对象,藏着掖着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深圳某民营医院把"院长脾气急""晋升周期长"写进招聘,反而吸引了一批务实青年。26岁的规培医生小林说得好:"知道要蹚多深的河,才好准备多大的船。"

医院的这次"手滑",恰似阴雨天后突然放晴,让我们看见职场沟通的另一种可能。在这个简历像美颜照的年代,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素颜相见"的勇气。正如老话说的"丑话说前头,好酒留后头",把困难摊在阳光下,才能照见真心人。

您可曾在求职路上遇见过这样的"透亮人"?

0 阅读:4

社界透镜

简介:透视社会万象,记录时代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