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明明家里很穷,为何还要生一堆儿女?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小松历史菌 2024-08-07 22:39:37

看古代影视剧,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古代农家,即便家里很穷,甚至穷到几口人只有一两条裤子,但是孩子却是生了一大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原名朱重八,早年出身在地道的农民家庭,即便家里很穷,朱元璋家里都还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

古时候,无论贫富,古人似乎都希望拥有够多的子女,富人家庭还好,穷人家庭的话,就意味着投资费用变多,这不给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吗?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其实,很多人认为的孩子是“消耗者”,其实也是社会进入高度经济发展期后,形成的社会现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之类。

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孩子就是活脱脱的劳动力。

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经济形式,而由于生产力技术不发达,导致农业生产极度依赖人工,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尤其是男性,都是重要的劳动力,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有人说,在古代,你有一堆孩子的话。

10多岁的孩子,和你妻子下地干活,帮你分担家里艰苦的农田劳动。

10岁的孩子,就负责砍柴烧饭,给家里煮好热饭热菜,等你上桌吃下第一口后,他们才敢动筷。

7-8岁的孩子,就去山上放牛,或者去地里割草,打扫院里卫生之类。

5-6岁的孩子,可以帮你兼顾一两岁的孩子,他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照顾小孩子。

在古代时候,因为地多人少,所以如果你家里的劳动力够多,那你完全还可以让其他孩子劳动力去开垦荒地,如果没有什么天灾人祸,那小日子美滋滋。

在古代,说句难听的话,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家里穷的根本揭不开锅,家里的一堆儿女便是这个家庭最后的资本,也就是卖儿卖女换来钱,让全家度过灾荒。

不知道,大家对于鲁迅的《少年闰土》有没有印象。小闰土在成年之后,有一番话是这样说的:最小的孩子也能帮忙了,然而还是吃不饱。

在民国时期,社会动荡,那时候可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许多小孩子很早就开始下地干活了。

没错,孩子就是活脱脱的生产力。

但是,大家也应该清楚,就是古代医疗技术不发达,没什么抗病毒疫苗,所以导致古代人的平均寿命都很低,而且一旦染上天花之类的病症,就宣告死刑了。

所以,古代的新生儿,甚至说是民国时期的新生儿和幼儿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那时的人们,为了繁衍后代,保持生产力,除了一直生育更多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办法。

越穷越要生,越生才能摆脱贫穷。拼的就是一个概率!

有人说,总要让孩子上私塾,接受教育,将来考取一个好功名嘛。

但是,能上私塾那基本上都是有钱人家才做的事,笔墨纸砚这些可都是价格不菲,要么是地主家庭,要么就是整个宗族供一个读书人。

所以,对于大多数农村百姓来说,他们的孩子基本不读书,能认识几个大字,会写名字都算是文化人了。

他们从5岁开始干活,职业道路就变得很明朗了,或许通过从军会改变一定的现状,但是古代战争频发,战死沙场的机率很大,所以多生就更有必要。

同时,在古代农村的宗族势力很大,为传承宗族便会进行联姻。如果你家里多一个男孩,你就有为宗族提供生产力的保障,你家要是多一个女孩,那你就多了联姻的资本。

还有,就是在财产继承和分配方面,古代实行的长子继承制,其他子女要是想获得生活保障,就只能增加子女数量,以此来分散风险,稳定整个家族的财产和生产力延续。

换作是你,也是一样的。回到古代,各种生产技术落后,不多生点孩子干活,一遇到饥荒整个家庭就彻底结束了!

总之,在古代,最值钱的不是钱,而是人,人越多,自己的资本也就越大!

话说回来,自己家族能够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今,还要感谢祖辈当年的努力生育啊!

0 阅读:215
评论列表
  • zues 5
    2024-10-01 20:14

    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看待古人,工业革命之前,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手工业更是妥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的发展解放了人的双手,放到古代,随便一个工程建设就需要几十万民夫,皇帝没事修个宫殿、挖个陵墓、水利河堤都需要几十万人,很多工程一修就是几十年,一次大的军事行动,没有百万民夫运送粮草物资,仗都打不起来。现在你觉的一个人种几十亩地,很轻松,各种机械设备,搁古代,一家七八口子可能十亩地都要累个半死,全靠双手。所以别哔哩吧啦,张口就来,动动脑子。

  • 2024-08-13 16:03

    其实就是没有避孕措施

  • 2024-08-08 08:52

    因为古代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多,放在大自然就有东西吃。现在是高楼大厦,山都是桉树,啥都没有有。[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8-08 12:45

    因为古代医学不发达,没什么避孕措施,连打胎药都没有,怀了要么生要么死,再加上古代上层软硬兼施,编织各种传宗接代的谎言诱骗生,到十六就强迫结婚,不结会受到惩罚,各种手段维持人口维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