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听泉赏宝直播间:文物、奇闻与网络生态的交织

阿聊不见了 2024-11-01 15:01:18

在今年的网络世界中,有一个直播间显得格外独特,那就是在10月15号之前,每晚九点半准时开播的 “听泉鉴宝”。这个直播间仿佛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奇妙之地,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类似的存在,它将文物鉴定、神鬼传说、盗墓故事与时尚元素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有人在初次接触听泉直播间时,或许会觉得它与常规的鉴宝节目并无二致。然而,只要在这个直播间里沉浸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一位体验者在直播间里待了一周后发出感慨:“不看听泉,你根本无法想象国内竟然存在如此之多的灰色产业。” 甚至有人觉得它就像是民间版的jin ri shuo fa。

一、别样的鉴宝风格

通常提到鉴宝节目,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一位发量堪忧的中年鉴宝师,手持小手电,对着眼前的物件侃侃而谈,分析印章的真伪、釉色的好坏,在鉴定过程中还会科普器物的历史渊源,整个过程既活泼又不失严肃。但听泉直播间却并非如此。

听泉今年直播的最大爆款,并非来自他最为擅长的古钱币鉴赏,也不是那些被称为 “古董帮老登” 之人的传统鉴定,而是一位热情淳朴的重庆大哥带来的意外惊喜。

对于某些人来说,财富不为人知就如同锦衣夜行。在他人充满怀疑的目光中拿出珍贵宝物,那种感觉就如同在四大家族面前被手下高呼 “龙王” 真身一般,是装逼的最高境界。这位大哥显然深谙此道。在一次意外醉酒后,他拨通了命运的号码,站在了听泉的对面,掏出了春秋时期的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可能是白帝城出土的三峡水坑青铜剑(大哥声称来自博物馆),以及其他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和唐朝的瓷器。私人藏有博物馆级别的重宝,这很可能会成为警察叔叔职位晋升的契机。而听泉显然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在直播平台的鉴定生涯中,或许他的眼力并未得到充分锻炼,但他对刑法的敏感度却极高。他没有选择呵止或质疑,而是给予大哥满满的情绪价值。在 “大哥你这大公无私的精神,谁敢说你占用,来我们接着看” 的赞美声中,大哥如同扑火的飞蛾,将自己的家底全盘托出。

直播在听泉的赞叹声中结束,但大哥内心的满足感我们作为观众确实难以感同身受。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从那一天起,大哥可能就戒酒了。因为第二天,大哥就落入了法网。

与二十年前风靡全国的《鉴宝》和《天下收藏》不同,听泉鉴宝直播间并非单纯放大古董的金融属性和文化属性,将鉴宝变成全民娱乐活动。如今的听泉鉴宝,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为这种娱乐形式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将鉴宝进一步打造成短视频领域的类型文学。

二、充满戏剧性的画面

刚刚提到的那位法制咖大哥并非个例。在听泉的连线中,物品来路不明但来头很大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直播间的一大看点,就是看听泉追问那些来历不太正常的 “开门” 文物。

在另一次连线中,一位声线朴实的大姐从麻袋里掏出了一块令人胆寒的干制品,疑似穿山甲。就在大家以为这一包干瘪的穿山甲已经足够震撼时,镜头一转,一个仓库里堆满了大批麻袋,让人仿佛穿越到了走私大片之中。大姐声称这些东西都是以前 “合法所得”。

直播间有时也会上演恐怖文学般的场景。比如中式民俗怪谈中那些只能说一半的、如同规则类怪谈的风水迷局。现在在各个平台搜索听泉,后面一定会出现的联想关键词是 “三个大学生”。整个事件光是描述出来就充满了灵异感:三个大学生在租来的房间里发现了不对劲的东西,打开木柜,柜子底部出现了 “春夏” 两个字,一位老哥在房梁上发现了鹿首造型的奇特木雕,偏南的房间里,天花板上挂着一串辣椒和倒写的符箓……

听泉鉴宝直播间有时还能无缝衔接盗墓文学。在《鬼吹灯》或《盗墓笔记》中,经验丰富的盗墓贼虽然从事着不道德的行当,但多少还有一套敬鬼神的规矩,像摸金校尉甚至还带有冒险家的风格,幽默风趣且学问渊博。然而,听泉连线的大哥们却让人见识到,盗墓原来可以如此简单粗暴,只要胆子大就行,有些人甚至胆大到失去理智。他们在直播现场表演墓穴验货,给人一种不是在从事违法勾当,而是在集市进货的魔幻感觉。这样的事情在直播间里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

三、多元化的网络生态

当然,互联网上的任何事物最终都离不开一些吸引眼球的元素。听泉直播间也不例外。在直播间里常流传着一句话:“十二点前鉴宝,十二点后鉴宝贝。” 每个午夜,穿着黑丝的姑娘手上未必拿着真正的宝贝,但当镜头从无机物转向有温度的身体时,每一位观众都会明白,让姑娘双击翻转镜头的听泉是真正的 “好兄弟”。而此时,无价的或许不是历史,而是青春。

在听泉的直播间里,财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还代表着身份、名望、特权等一整套符号。你可能见过佳士得拍卖会上的天价文物,但你见过一个藏品媲美省博的私人博物馆吗?如果你是古典豪门文的爱好者,那么风传许久的荣氏家族和纯金版清明上河图等内容也能让你领略中式 old money 的独特风格。

如果你只是单纯喜欢抽象的事物,那么听泉鉴宝更是一个不能错过的乐子人集合地。在听泉赏宝的 B 站首页,点击量最高的不是那些奇妙传说,而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抽象小硬币,以及那个流传更广的、不知道猫和人谁碰瓷谁的表情包。

听泉鉴宝爆火的本质并非真正的鉴宝,而是聚集在 “鉴宝” 这个名头下的各类互联网子文化生态。它唤起的也不是全民对文物的热情,而是附着在文物上的、曾经被类型文学培养起来的兴趣。短视频的最大特点就是只要有潜在的趣味,就能将其源源不断地制造成内容产品。在这种意义上,追问真假是没有意义的。听泉对面,可以是 MCN 安排的套路和剧本,可以是想要爆火一把的网红蹭热度,也可以是看了两本恐怖小说的素人在整活。这些无法追问的东西本身就是靠着不严谨的论述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其实从 2021 年开始,“鉴宝” 这个内容类别在短视频平台就已经火了不止一次。2021 年初,凭借 “宝友这可不兴戴啊” 和神似鲶鱼而爆火的子轩老师,以及用 “量刑法” 给网友直播定罪的赛博判官牛道德,在三年前就已经将文物鉴定的娱乐套路挖掘得淋漓尽致。

2022 年,“天天鉴宝” 暴雷跑路,短视频鉴宝的热潮遇冷。直到今年年初,鉴宝的第二次短视频热潮被专业鉴宝师范海洋、白海波等人的对线重新点燃。那些让人看一眼就血压飙升的 “国宝帮” 老登的视频,再次将 “鉴宝” 这件事的节目效果拉满。所谓 “国宝帮”,是指幻想用千把块捡到上亿大漏,并且孜孜不倦地说服别人相信 “故宫那是假的,我这才是真的” 的中老年民间收藏爱好者。他们最大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自信,二是东西比丁真还纯。

而听泉的走红,在根本上与专业的文物鉴定关系不大。他本人最擅长古钱币鉴定,在其他文物的鉴定水准上不可能高于浸淫多年的专业学院派老师。这就导致他的粉丝更愿意相信他身上带有一些非常规的玄幻色彩。比如前一阵听泉的短暂停播,就引发了各种基于神怪文化的猜测。虽然看起来是听泉自我吹嘘北大学历被打脸,从而紧急避险。但在其他人那里,这是一场用意凶险的做局。已经有不少平台的高赞评论言之凿凿地确信听泉以身入局,因为搅合了三个大学生的房屋风水,被屋主人算计了一把,不得不退网避风头。还有各种如同《古董局中局》里才会出现的段子,比如 “鉴定了是实打实的假货,结果对面拿了鉴定书出来,这就是做局坑杀泉哥。”

然而,到了10月15号,一切猜测都显得不那么有底气了。在经历了 “学历造假”“盗墓炒作” 等危险的舆论风波之后,再次上线的听泉把自己的直播间名称改成了 “听泉赏宝”,并且上线后开始光速带货,开启了直播带货版图。同时,听泉也加速了和其他网红的连线频率,还上线了自己的 APP,将鉴宝变成了一件实打实的 IP 运营。

时至今日,在平台看来,听泉赏宝依旧是今年涨粉创造奇迹的头部博主。在粉丝眼中,他依旧是那个出身世家却惨遭算计的古玩大手子。但从一个真正的看客视角来看,听泉的故事与其他人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猎奇、有趣、爆火、炒作、翻车…… 最后变成一个无聊的带货主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