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水稻,华北小麦,华北地区为何放弃水稻种小麦?

时光匆匆不停留 2024-12-15 09:36:01

“南稻北麦”,是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因为北方种小麦,所以北方人主食吃馒头,是大多数南方人的认知。

虽然北方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是事实,但可不要忘了,北方还有个东北,东北主要种植的主粮可不是小麦,而是水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在东北吃了近20年的东北大米,直到我去南方上大学被问到:你们那吃的主食是馒头吧?我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所有的北方地区都吃大米。为此,我还特意问了我河南、河北的同学才得知,他们真的是以馒头作为主食。

从地理上划分,秦岭 - 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此线以北为北方,冬季寒冷干燥,此线以南为南方,冬季温和少雨。

对于北方来说,在精细点划分,东北三省、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部分华东地区。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提到东北的印象就是冷。那么,明明东北的温度比华北更低,为何东北这片 “寒冷之地”,成为了我国粮食主产地之一,而气候更好的华北地区却少见大规模水稻种植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 东北黑土地保水性强,华北土地像漏勺 ——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根基,东北的黑土地堪称大自然馈赠的 “宝藏”。

历经数万年的草甸植被腐殖、堆积,东北黑土地土质松软,保水保肥能力强,黑黝黝的土壤里满是氮、钾等各类养分。

反观华北地区,多是黄土、沙土,不仅土壤肥力逊色,还不存水,可能灌溉的水还不够往地下渗入的,土地就像漏勺一样。

—— 东北水系纵横,华北水资源匮乏 ——

水是农业的命脉,对于水稻来说,尤为贴切。

东北平原水系发达,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水源充足,滋养着土地;湖泊、湿地星罗棋布,像个“水口袋”,调节水量、涵养水源。尤其是春季,积雪融化,河水上涨,更为稻田提供了充沛的水源。

反观华北地区的水源十分 “匮乏”,华北地区的水量来源主要靠夏季几场分布不均的暴雨。春秋季更是干旱少雨,地表完全存不住水。虽说,华北地区有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但华北地区的工业、城市用水需求量庞大,留给农业的水资源十分有限,难以维持水稻成规模种植。

—— 东北一年种一季粮,华北一年种两季粮 ——

由于东北的冬天会把大地冰封,所以,东北地区每年可以耕种的月份是5月至10月份,在这个时间段里,适合在水里生长的,恰到10月能收割的就是水稻。通常,种田人会在5月份左右在温室大棚里育苗,在6月左右插秧。

反观华北地区,气候没有东北那么冷,加上华北地区人多地少,每年种一季水稻,非常不划算。对于华北平原这个气候,完全可以实现每年种两季粮食,增加收入,而种冬小麦便是一个好的选择。

冬小麦比较耐寒,秋天种下,春天收割,收割后的地,可以继续种玉米,到秋天收割玉米,接茬再种冬小麦,实现一年两季庄稼,这就是因地制宜。

其实,如果说起种水稻,当年华北地区种水稻的时候,东北地区还在种玉米、高粱。华北地区也有比较出名的水稻,比如天津的小站稻米、北京的南苑稻、承德滦河稻、唐山柏各庄稻、秦皇岛抚宁稻等。只是后来因地制宜,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华北平原不再大面积种植水稻。

如今,大家的生活都好了,我们可以想吃大米就吃大米,想吃面食就吃面食,正是因为每个地区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才让我们有如此多的选择。

说到东北水稻,我们应该感谢一个人,他就是被尊誉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寒地水稻事业,被誉为我国水稻界的“南袁北徐”。

0 阅读:253
评论列表
  • 2024-12-18 07:13

    肯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种植了,我老家旱地种两季玉米,水田种一季荞麦雨季之前收获,雨季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种水稻,靠天吃饭

    问渡 回复:
    广东的有水源水件两造都可以种,关键是价格问题!
  • 2024-12-20 15:38

    我们农村并没有放弃水稻和小麦种植!老百姓农业只是在形式上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