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0年,汉献帝刘协把皇位让给了曹丕。曹丕建立魏国后,对刘协还算不错。刘协没有很快离世,一直活到了公元234年才去世。
有趣的是,曹丕能容忍刘协,对亲弟弟曹植却百般刁难。曹植凭借七步诗逃过一难后,曹丕再次使出同样手段,让曹植以两头牛为题作诗,条件比七步诗时更严苛,若曹植作不出诗,便按欺君之罪处死。
曹丕和曹植这两兄弟为啥会闹到手足相残的地步呢?曹植最终的结局究竟怎样?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缘由和故事呢?让人不禁想要探寻一番。
【曹丕、曹植手足相残,全是曹操的锅】
曹操有25个子女,其中曹丕和曹植本是关系很好的兄弟。他俩都是卞夫人所生,从小一起长大,有着亲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情谊。
曹操得为此负全责,正是由于他的缘故,兄弟俩的关系急剧变差。原本可能兄友弟恭的两人,如今关系急转直下,曹操在其中起到了恶劣的推动作用。
公元197年,曹操亲自带领大军去攻打宛城的张绣。张绣见曹操的军队气势很猛,清楚自己不是曹操的敌手,权衡之下,便决定向曹操投降归附。
曹操没动一兵一卒就把宛城拿下,心情大好。当晚他多喝了几杯酒,做出了荒唐事,和张绣的婶婶有了一段类似《宛城爱情故事》般令人咋舌的经历。
这一行为直接引发张绣反叛,曹操遭遇惨败。在这场战役里,曹操付出惨重代价,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不幸丧生,大将典韦也在此战中牺牲。
典韦和曹安民的离世暂且不提,可曹昂之死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曹昂的死在后续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更在更广泛的层面和更长远的时间里有所体现。
曹昂颇具曹操风范,文才武艺都十分出色。曹操对这个儿子甚是喜爱,早将他视作接班人来重点培养。所以,曹操攻打宛城时就把曹昂带在身边。然而世事难料,仅仅过了一夜,两人便阴阳两隔。
曹昂离世后,曹操继承人的位置空了出来,这让他的儿子们心里都有了想法,开始蠢蠢欲动。在这些儿子里,曹丕的野心最大,一心想要争夺这个继承人之位。
曹丕这人野心不小,能力也强。他文武双全,骑马射箭很厉害,还能带兵打仗,而且文采出众,写了不少好作品。不管从哪方面看,他都是当继承人的优质之选。
若说还有谁能对曹丕的地位构成威胁,那非他弟弟曹植莫属。曹操其实和印象中的不太一样,他身上书卷气十足。而曹植文采出众,远胜曹操与曹丕,不少人都称他是文曲星下凡。
虽说曹植在能力方面有明显短板,存在偏科情况,但曹操选继承人时,并不要求其亲自冲锋陷阵,毕竟上阵杀敌这类事交给武将去做就行。
这导致曹丕和曹植兄弟间的关系急剧变差。确切来讲,是曹丕主动破坏关系,毕竟曹植对权力没什么兴致,他更热衷于吟诗作赋,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遗憾的是,曹丕的想法和他人不同,在他眼里,曹植始终是自己最主要的威胁,他一心想要把曹植除掉才会觉得安心。
更坏的情况出现了,因曹操长时间犹豫不决,使得朝中大臣各自选边站,彼此攻击起来,曹魏内部开始消耗实力。追根溯源,这一系列状况的罪魁祸首就是《宛城爱情故事》。
【七步成诗,曹植躲过一劫,没想到又出新乱子】
公元217年,在大臣司马懿等人助力下,曹丕与曹植展开竞争并成功胜出,被确立为世子之位。
公元220年,曹操离世,他的儿子曹丕承袭了魏王之位。随后,曹丕迫使汉献帝将皇位让出,成功建立了魏国,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
尽管局势已然明朗,曹植对曹丕已无威胁,但曹丕仍不想放过他。究其缘由,只能说是曹植才华过于出众,这才让曹丕心存忌惮,即便大局在握也不愿轻易放过他。
虽说曹丕也颇具文才,可要是跟曹植摆在一起比较,二者的差距就犹如天壤之别。曹植的文采熠熠生辉,曹丕与之相较,逊色太多。
从这些情况能够知道,曹丕这人的心胸实在谈不上宽广。他在很多事上的表现,都显示出其气量有限,并非那种豁达大度之人。
尽管曹丕身为皇帝,行事也得有正当理由。正因如此,才衍生出七步诗的故事。他即便地位尊崇,也不能毫无缘由地行事,所以就有了这样一段以诗来做由头的经历。
在一场酒宴中,曹丕带着酒劲刁难曹植,要求他在七步行完的时间里作出一首诗,还放话若做不出来就要他的脑袋。
曹丕一心想找个由头赐死曹植,压根就不相信曹植能作出诗来。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曹植不仅把诗作成了,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诗还触动了曹丕。
曹丕回想起年少时,他和曹植两兄弟亲密无间、彼此关爱的那些画面,内心涌起怜悯之情,最终决定不再追究,放了曹植一马。
这事原本算是结束了。没想到某一天,曹丕瞧见一首名为《洛神赋》的诗,听说是曹植刚创作出来的。
读完这首诗,曹丕火冒三丈,认定诗是写给自己原配甄宓的。尽管甄宓已被他赐死,可她终究是自己发妻,他不容别人对其有念想。就因这首诗,曹丕再度萌生了除掉曹植的念头。
【双牛诗,曹植再次躲过一劫】
有一回,曹丕邀曹植同车出游。曹植心里犯嘀咕,曹丕向来没这么热情过,这事儿太反常,保不准有啥幺蛾子,打心底里就不想上车。
最终,曹丕淡淡地甩出一句“不上车就是违抗君命,你自己掂量后果”,这话如同重锤一般。曹植无奈,心里虽有诸多不情愿,但也只能鼓起勇气,硬着头皮上了车。
兄弟俩一路默默无言。蓦地,曹丕手指窗外,对弟弟说:“看那儿,那是啥?”
曹植听到声音后扭头看去,瞧见有两头牛正用角相互顶撞,打得不可开交。很明显,其中一头牛落了下风,正一步步往后退,眼瞅着就要掉进后方的井里了。
此时曹丕开了口:“你向来以文采在天下闻名,如今就针对这场景作首诗。诗里不能出现‘牛’和‘死’这俩字,还得在车子行驶百步的时间内完成。要是作不出,就按欺君之罪论处。”
曹丕心里琢磨,比起上次让曹植作七步诗,这次的难度可大多了。他认定曹植这次肯定没法完成,觉得曹植这次在劫难逃。
可才过了大约半炷香的工夫,曹丕那原本挂在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不见了。他再也无法像之前那样轻松地笑出来。
就见曹植开口道:“两块肉并排前行,头上长着横骨。走到泥坑上头,猛然冲突顶撞。两个对手并非都强硬,一块肉卧在了土坑。并非力气比不上,只是那股劲儿没处释放。”
《双牛诗》把曹丕和曹植兄弟俩的境况刻画得十分到位,生动展现出他们所处的情境。同时,此诗也传达出作者无意和曹丕争权夺利、一较高下的意愿。
曹丕听了这番话,笑容瞬间消失,陷入沉思。他猛然发觉,这么久以来,都是自己步步紧逼,曹植不过被动防御。或许,自己一直错怪了曹植。毕竟是兄弟,既然曹植已没威胁,放他生路,免得落个坏名声。
尽管曹丕没对曹植下狠手,可曹植一辈子都没顺心过,始终郁郁寡欢。他才情出众,却活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或许,他降生在帝王家,从一开始就是个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