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超级火,红利反而下跌的厉害,有没有后悔买红利,想卖了去追涨别的基金股票。
我没有后悔,稳定的多买,波动大的少买,一直是稳健投资者对扛风险的一条铁律。
我最近关注这几个指数。

我的自选列表
稳健的红利,美国的标普500,我国的恒生指数,沪深300,中证a500,黄金,还有代表市场热度的证券指数。
以前的关注列表里还有国债指数,近期表现不好,把国债也清了,转而放进国债逆回购了,2%的收益,还是比较稳的。
回到关于网格的正题。
以前讲过资产配置,至少选择选择涨跌不同步的两类投资产品,
才能让整体资产波动比较小,长期看收益还行。
把这个观念运用到网格里,效果会更好。
这就是第1个观点:开网格的时候,不能只针对一个品种。
否则波动太大,一般人受不了。
然后是第2个问题:网格大小多大合适。
这个与其他人的看法也不一样。

长期投资者更看重这个。
网上流行的网格策略:都是高频交易类型的等宽网格,希望每天至少交易一次,哪怕只赚0.1%呢,一天五六次,收益也不赖,前提是假如每天都这样的话。
一般是20日的真实波动幅度ATR的一半,或者长期均线的乖离率bias。
这个法子很好,只是需要定期看盘,随时跟踪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网格大小,
否则很容易重仓套牢,或者牛市卖飞,
一是辛苦,二是容易心态出问题影响实际操作。
每年收益率是多少?
各位实际运行策略一年以上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
长期投资者,更看重看长期的变化,格子大一些,熊市来了也不怕击穿格子,
牛市来了也不怕卖飞,
同时减少交易次数,降低交易费用。
放那里不管它,自动运转就好。
手里闲钱多了,放进去一点儿,
调整一下投资金额。
其他时间不用管,懒人懒办法。
上图是一个红利低波动的指数基金,最近两年的价格变化。
0.95~1.25之间,
分了5个格子,每个格子0.05。经过这几个月的熟悉,大家应该也有体会,除了极端的牛市与熊市行情,5%的波动是很难遇到的。
去年牛熊转换,20%以内。
然后我是这么看的

个人看法
既然我们看好它,必然是认为它长期会向上涨的。
那么当然是认为它下跌的少,上涨的多,这才正常。
只是不确定明天是涨还是跌,如此而已。
一个假设:
明天涨与跌各有一半的概率,
那么我们能控制的是什么?
下跌多少可以买入,上涨多少才卖出。
下跌时买入多少,上涨时卖出多少?
如何才能赚得更多?
结论就是:
猛然暴跌,必然加仓,
猛然上涨,必然减仓。
涨的比跌的多,才合理。
每次投入的资金,能赚取10%就心满意足。
每下跌5%买入一次,每年总共也买不了几次。
当然更激进的投资者,格子可以更小,比如3%。
稳健的投资者,格子大一些,比如10%。
格子越小,买的越多,容易重仓在高位,整体资产波动大。
格子越大,买的越少,高位买的少,更容易在熊市底部买入更多,整体波动还小。
以前我说10%~15%那是最稳健的办法,针对大部分普通人。
平时资金放在国债逆回购或者别的固收产品里。
整体收益比只买固守强就好。
每年稳稳的幸福。
长期均线以下,可以手动加仓同样份额。
长期均线以上,不用管。
长期下来,成本价肯定更低,
收益自然比平常好一些。
同样的资金,能拥有更多的基金份额,获得更多的分红。
仅此而已。
我们的目标不是赚取不同的差价,而是降低成本。
同样资金更多的基金份额,因为分红是你持有按基金份额分的,不是按你买入时花多少钱分的。
很简单的道理。
大部分沪深300以及中证a500的etf,也是会分红的。
这是有了股票账户以后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