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被他玩弄于掌心,鲁肃屡次被他欺骗,司马懿甚至被他吓得胆破,仿佛天下人都被他算计,无人是他的敌手,难怪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他“多智近妖”。
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三国演义》中,机智过人的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曾中他人之计。
诸葛亮的第一次中计,发生在三顾茅庐之时。刘备听了徐庶和水镜先生的推荐,三次带领关羽、张飞拜访隆中,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得知后,心中颇为矛盾。
刘备虽是“仁主”“皇叔”,但其手下文臣不过孙乾、糜竺、简雍,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且无稳固地盘和强大军队,实力弱小,根基薄弱,要成就大业难度不小,因此诸葛亮犹豫不决。
刘备首次拜访,诸葛亮回避;第二次拜访,他又外出。第三次拜访时,他竟白日在屋中高卧,不肯相见。
张飞等得焦躁,便想出一计,对关羽大声道:“这先生好生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鼾睡不起!待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张飞声如洪钟,诸葛亮自然听得清楚,想到张飞粗鲁,啥事都干得出来,自己的草屋更经不起火烧,只得起身,出来拜见刘备,并为其诚心打动,答应出山。
诸葛亮随刘备到荆州,拜见刘表。刘琦因遭继母不容,性命难保,向刘备求教。刘备让他请教诸葛亮,诸葛亮却借故推脱。次日,刘琦又两次请求,仍遭拒绝。
刘琦便对诸葛亮说:“琦有一古书,望先生一观。”于是引他登一小楼。诸葛亮问:“书在何处?”刘琦跪地泣道:“继母不容,琦命在须臾,先生竟无一言相救乎?”诸葛亮起身便走,却发现楼梯已被撤去。(《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
诸葛亮万没料到懦弱的刘琦会有此一招,此刻“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又见刘琦连哭带跪,甚至要拔剑自刎,无计可施,只得为他献策,让他仿效“重耳在外而安”,请求屯兵守江夏,以避祸。
未见到实效便不会采取行动,刘琦在获取到能够保命的妙计后,才让人安放梯子,送诸葛亮下楼。
诸葛亮在北伐时遭遇的最强劲、最顽固的对手是司马懿。为了击败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诸葛亮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想引司马懿出兵对战。
然而,精明的司马懿“吃一堑,长一智”,甘愿“忍辱负重”,无论诸葛亮如何羞辱、挑衅,都坚决不出战。司马懿软硬不吃,执意坚守,令诸葛亮即使智谋深远、计策高明,也无计可施。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使出“下三滥”的手段,派人送去一套“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和一封极尽羞辱的书信给司马懿。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这无疑是对一位将军莫大的嘲讽,孰能忍之?
但他转念一想,立刻洞悉了诸葛亮的意图是逼自己出战。于是他装作高兴地收下了诸葛亮的“礼物”,还重赏了使者。使者原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司马懿不但不杀他,反而盛情款待,不禁喜出望外。
司马懿洞悉使者的心理,趁机询问蜀军军情,问道:“孔明的睡眠和饮食以及事务的繁简如何?”使者回答道:“丞相早起晚睡,凡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要亲自审阅。所吃的食物,每天不超过几升。”
司马懿对众将说:“孔明吃得少而事务烦,他还能坚持多久呢?”使者辞别后回到五丈原,见到孔明,详细报告了情况,说:“司马懿收下了巾帼女衣,看了书信,并不生气,只问丞相的睡眠、饮食和事务烦简,绝口不提军务。我如此回答,他说:‘食少事烦,岂能长久?’”
孔明叹息道:“他太了解我了!”(出自《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本想用计诱司马懿出兵,结果却让司马懿得知了自己身体状况不佳、难以持久的最高军事机密。这一机密的泄露,对诸葛亮本人和接下来的军事行动都是致命的打击,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此时,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只能仰天长叹,变得“神思不宁”,旧病复发,最终死在五丈原。诸葛亮被后人誉为“中国历代贤相中第一奇人”。提起他,人们就会想到他的足智多谋和鞠躬尽瘁,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聪明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就算是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也会被粗鲁的张飞和懦弱的刘琦算计,更何况是遇到精明有远见的司马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