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三国演义》让诸葛亮俘获了万千粉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诸葛亮一篇《出师表》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描写得淋漓尽致。
诸葛亮一出“空城计”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成为了永远的遗憾。人们纷纷在畅想,如果诸葛亮没有病死,会不会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
理智的分析,蜀国虽富饶,但闭塞,长途远征不说别的,就单单一个坚壁清野的小策略就能让蜀国军队不战自溃,因此,末期的诸葛亮是没有办法带领蜀国将士打败强悍的曹操的。
所以,诸葛亮即便走过了五丈原,他也会倒在另一个地方。
在古代,科学技术本就不发达,更没有什么宣传手段。一个人要出名,除了很有本事之外,也要注重宣传。
宣传并不是和现在似的要投广告,那时候靠的是口耳相传。
古人也是很忙的,没有时间白白替他宣传。诸葛亮脑瓜子好使,说事总是讲一半留一半,没事还爱写点锦囊妙计。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具有仙风道骨的人。
因此,他就经常搞出来一些超过当时人们认知的事情,成为了当时的“大才”。
诸葛亮极其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除了之前一手缔造的“草船借箭”等经典案例之外,诸葛亮在死前,也折腾了一番。
他为了让蜀军能够安全撤退,便叫来了姜维等人,嘱托他们在自己死后,将他以坐姿放入到一个木盒里面,嘴里再放上七粒米,在脚下放上星等,用以迷惑司马懿。
诸葛亮担心自己的墓穴被歹人所毁,于是便找了四个人,让他们抬着棺材向南而行,等到绳子断了之后,便将他埋葬在那里。
这也是诸葛亮在玩心理,要知道,如果绳子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四个人抬着别说走一天了,走一个月也不见得断。
这四个士兵眼看走了一整天,绳子也没有要断的意思,于是他们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将绳子割断,将诸葛亮就地掩埋。
毕竟做贼心虚,这几个人也就不敢回去复命了,于是,诸葛亮实际埋在哪里,将成为一个悬案。
为了让自己演得更真切一些,诸葛亮还嘱托刘禅为自己修建祠堂,而且还在祠堂里面安排了点新玩意。
其一便是在祠堂修好之后,要在外面立上一块碑,上没写上“吾到无人到”,再往里面走走,再写一个“只有伯温到”。
在最里面,还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
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
然后就算安排完了整个后事。
到了朱元璋时期,刘伯温也是个大才,对于诸葛亮的才华,刘伯温表示:“俺不服”。
刘伯温曾高调表示:‘天下三分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便想向诸葛亮高调宣示一下。
可当他看到第二块石碑的时候,便见识到了诸葛亮的厉害之处,也就认了输。诸葛亮的祠堂躲过了一劫。
等到康乾年间,一个姓宋的小吏修葺武侯祠,将那个刻着“水月主,庚不大,盖十八,龙复卧。”的石碑挖了出来。
为了搞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位姓宋的官员也在找专家来解读天机。终于在专家的帮助下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水月主即“清”,而庚不大指的是“康”,而盖十八指的则是宋,龙复卧则表示武侯祠将重新修葺。
大体意思很明确,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姓宋的小吏,将会重新修葺武侯祠。从三国时期一直到清朝,长达千年依旧能预测精准,实在是神奇。
但我想说的是,诸葛亮是有一定的水准,但他能够掐算出上千年之后的事情,还是有些夸张了。
关于刘伯温的传说姑且先不分析,单纯就姓宋的挖出来那刻着12字预言的石碑,这无非是一个套路。
姓宋的这个小吏很显然便是借助诸葛亮的威名,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引起了皇帝的关注。
这或许仅仅是一种炒作而已。而诸葛亮也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只不过是一些人为了通过诸葛亮而赚点钱。
他如果真的神,还后知五百年,那他早早加入曹操阵营不就完事了,还自己折腾半天,由此可见,那些传奇的故事听听就好。
难道作者怀疑诸葛亮的才能才华?作者你有什么证据?所以觉得作者是乱说的!
诸葛亮前知五百年,后知三千年!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则预言了一万年发生的事!
世间万物皆为我所用
你做不到的事有太多!但不表示旁人也做不到,精通易经奇门遁甲做到以上这些有何难的?
请你不要妄加揣摩,诸葛亮的才学真的深不可测[点赞][点赞][点赞]
[赞][赞]
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