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还没打垮俄罗斯,又对中国出手,随着欧盟投票结束,商务部宣布首波反制,但中国手里还有许多过硬的反制手段。
欧盟27国针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仍在进行,但俄罗斯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在战场上持续推进,但欧盟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转头对中方出手。国庆假期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欧盟的对华新能源关税投票,以10票赞成、5票反对、12票弃权的结果获得通过,欧盟针对中国新能源车的临时关税自今年11月起正式成为最终关税,此举无异于掀起了一场中欧贸易战。既然欧盟无视中方警告,坚持发起保护性关税,那么中方说到做到,反制如期而至。
10月8号,也就是欧盟关税表决案通过的四天后,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原产自欧盟的白兰地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商务部对欧盟白兰地的反倾销调查早已结束,裁定欧盟白兰地存在倾销行为,但此前中方没有出台针对性的反制措施,可以说是向欧盟表现出了善意,中方现在对欧盟白兰地采取措施,可以看作是对欧盟关税的直接回应,潜台词是既然欧盟对华不讲理,就别怪中方用关税反制关税了。但很显然,白兰地产品的体量太小,2023年,欧盟对华的猪肉、乳制品和白兰地出口,三项加在一块才100亿美元左右,仅对欧盟白兰地反击是不够的,中方肯定还有后招。
在欧盟关税投票通过后,美媒彭博社就援引贸易专家的分析指出,欧盟内部那些在对华加税投票中,投下赞成票的国家将面临最大的风险。其实,这个道理非常浅显,用不着美媒来分析,那些支持欧盟对华征税的国家,都是属于冥顽不化的那一批,中方对这些国家展开猛烈的关税反制,是最合理的策略,这种缩小打击面的反制,有助于让那些对华态度最恶劣的国家,付出最沉重的代价。相比之下,像德国、匈牙利等对华态度较为友好的国家,中方则可以不进行反制,尽量稳固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关系,降低中欧经贸摩擦带来的附加损失。
至于中方具体会如何进行反制,必然是从关税和投资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最直接了当的,当然是针对一些欧盟对华出口的产品设置关税,此次中招的白兰地产品,基本上只影响法国,可见中方已在进行针对性反制。而同样投赞成票的意大利、荷兰等,预计也会成为中方的目标。
其次,对欧洲的投资,也可以进行调整。例如,中方可以增加对那些对华友好的欧洲国家投资,降低对那些投下赞成票的欧洲国家的投资,通过对欧盟投资的分流,来反制欧盟内部那些对华不友好国家。
总之,欧盟已经对华开出第一枪,他们就要做好遭遇中方反击的准备,而中方后续的反击,想必会是非常迅猛的。此时,有一个国家已经跳到了前台,这个国家就是荷兰。荷兰不仅在此前的关税投票中投下赞成票,荷兰皇家航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林特尔,近日炒作所谓中国航空公司的“不公平”竞争,暗示欧盟应该对华施压,逼中方在涉及俄罗斯航空的问题上作出让步。对此,我们只能说荷兰方面有些过于自大了,他们不仅在关税和技术问题上跟随美国对华施压,甚至连中国航空公司不避开俄罗斯领空获得的“优势”都要抹黑,简直是欺人太甚!既然荷兰跳得那么高,或许中方新一轮的反制,可以考虑先从荷兰下手,荷兰的食品、烟酒,以及化学和医疗品都可能成为目标。